网站首页: 主页 > 地方资金项目 >

甘肃:关于组织申报2023年新能源和数字信息省级科技计划专项项目的通知

各市(州)科技局、兰州新区科技发展局,省直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有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强科技行动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我省新能源和数字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特组织2023年新能源和数字信息省级科技计划专项项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类别

(一)科技重大专项-工业类。

(二)重点研发计划-工业类。

(三)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四)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二、申报条件

(一)申报单位应为省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和企业等,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人才团队和科研基础条件保障,运行管理规范,科研及社会信用记录良好;申报单位为企业的,须注册并正常运营1年以上(2022年3月15日前工商注册),具有相应的研发能力和研发投入。

(二)项目负责人应为申报单位在职人员,具有领导和组织开展创新性研究的能力,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实施期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原则上不得申报。

(三)申报单位同一项目不得多头申报,同一项目已获省级财政资金资助或已通过其它渠道申请到财政资助的,不得重复申报。同一负责人原则上只能申报一个项目,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得更改负责人。

(四)科技重大专项须由企业牵头申报并满足以下条件:

1.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具备对其承担重大专项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

2.企业创新能力强,具备稳定的研发机构或创新平台,如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设研发机构、创新平台等;企业从事研发和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能够满足项目实施要求。

3.企业近3个会计年度(实际经营期不满三年的按实际经营时间计算,下同)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3%。

4.企业最近一年主营业务收入应达到5000万元以上,项目总投资应超过1000万元。

5.企业在上一年及当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重大质量事故,无严重环境违法、科研严重失信行为,且未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

6.企业配套自筹经费总额与申请财政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3:1,并提供自筹经费证明材料。

(五)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或科技型中小企业。

(六)涉密项目不得通过网上申报,按照保密有关规定渠道申报。

三、申报流程

(一)网上申报。申报单位登录省科技厅网站“甘肃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按要求填写申报材料(网址: https://xm.gskeju.cn)。截止时间:2023年4月15日18:00。

(二)审核推荐。各推荐单位要在规定时间内做好项目组织推荐工作,指导协助做好材料填报工作,对申请人和申报单位填报信息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审核,省属主要高校、科研机构、中央驻甘等单位直接向省科技厅推荐申报;省属院所和企业项目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推荐;市州申报的项目由各市州科技局、兰州新区科技发展局负责推荐。

(三)申报材料。申报单位先通过甘肃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提交项目申报材料及项目电子申报书,经推荐单位审核通过后,申报单位通过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打印并报送纸质申报书(1份),未审核通过的项目无需报送纸质材料。各推荐单位于项目申报截止后5个工作日内前将项目推荐文件和汇总表送至项目管理第三方机构(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实行无纸化申请,不需要报送申请书纸件材料)。

四、咨询联系方式

序号

项目类别

主管处室及联系方式

项目管理第三方机构及联系方式

1

科技重大专项-工业类

高新处0931-8857690

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0931-8500324

2

重点研发计划-工业类

高新处0931-8825719

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0931-8500324

3

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高新处0931-8825719

省计算中心

0931-8803756

4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基础处

0931-8589723、8828052


技术支持

0931-8817548


附件:

1.2023年度新能源省级科技计划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2.2023年度数字信息省级科技计划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甘肃省科技厅                     

2023年3月15日                    



附件1

2023年度新能源省级科技计划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一、应用基础研究支持方向

1.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关键部件智能在线监测、故障诊断、健康状态评估、预防性检修与优化控制研究。

2.太阳能热发电聚光集热系统动态特性和优化控制研究,以及长周期大型熔融盐储能阵列智能控制研究。新型高效太阳能光电转换和集热系统、太阳能热发电高温集热、储热研究。

3.太阳能高效捕获、储存、转化研究。“光热+”“光伏+”系列低碳产品研发。

4.氢能开发与利用、氢燃料电池、高效绿电制(储)氢及系统优化控制研究。

5.核燃料循环利用、钍基熔盐堆熔盐储能高温制氢等核能综合利用研究,放射性同位素热源及电池制备研发。

6.放射性核素的分离提取、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研究。

7.动力电池材料、光致变色材料、光伏组件新型高效低成本胶膜材料、熔盐光热发电吸热器耐高温腐蚀材料、储氢材料、绿电制氢高性能催化剂材料、高性能低铂或非铂氢燃料电池催化剂材料、新能源电子铜箔等材料研发。

8.新能源发电的生态环境影响监测评价及碳效益评估研究。

9.高压大容量功率变换及系统安全可靠性评价研究。

10.风光资源多尺度预测预报研究。

11.生物质高效低成本转化及生物质能利用研究。

12.中深层地岩热高效利用研究。

二、装备制造技术支持方向

1.大型风电机组关键组件及控制装备设计研发。

2.高效光伏电池器件装备研发。

3.耐高温熔盐腐蚀高温合金及其部件设备研发。

4.氢能制储运加等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绿氢加二氧化碳制甲醇工程技术及装备研发。电解制氢-低温低压合成氨关键技术研发。

5.钍基熔盐堆专用泵及阀门研发,堆芯燃耗探测及中子源技术研发。

6.高比例新能源输配电装备研发,柔性多端口高压大容量功率变换装备研发。

7.大电流高开断开关设备、高压气体绝缘开关设备及新型直流断路器研发。

8.高浓度恒温厌氧发酵器、低成本硫碳分离及循环利用装置研发。

三、储能技术支持方向

1.锂离子电池及钠离子电池、新型镍氢电池、新型液流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储能技术,高离子电导率固态电解质开发和制备技术。

2.储能电池、电站全寿命周期安全评价与在线预警关键技术。

3.绿电制氢(氨)和氢燃料电池关键技术。

4.面向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的储能集群优化布局与协调控制技术。

5.分布式储能与分布式电源协同聚合技术。

6.多元新型储能及集群接入电力系统控制保护与安全防御技术。

7.大型储能电站状态感知与智能运维技术。

8.基于百万千瓦级光热电站集群长周期蓄能的多能源协同发电与消纳技术。

9.熔盐储能在光热电站调峰运行中的动态特性、大容量高温熔盐储罐安全运行监测评估技术。

10.抽水蓄能,压缩空气、飞轮及重力储能等技术。

四、大规模并网与消纳技术支持方向

1.储能+新能源机组虚拟同步发电技术。

2.交直流送端电网新能源发电主动支撑技术。

3.高比例新能源与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接入电网稳定运行控制技术。

4.源网荷储一体化规划、设计和运行技术。

5.交通能源融合系统规划、运行与控制关键技术。

6.光热蓄能与电氢融合协调的灵活调峰技术。

7.弱惯量支撑下新能源直流外送基地安全稳定控制技术。

8.新能源-工业耦合系统构建与运行控制关键技术。

五、回收再利用技术支持方向

1.退役风电机组组件的资源化、高值化和绿色化利用关键技术,老旧风电机组延寿再制造技术。

2.退役光伏组件中银、铜等高价值组分提取、回收与再利用技术。

3.退役动力电池重组、寿命评测和离散整合等综合利用技术。

4.退役动力储能电池拆解及全组分回收、净化与再利用技术。

5.储能电池循环寿命快速检测和老化状态评价技术突破。

6.退役风电机组零部件和材料再制造及循环利用标准研究。

六、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支持方向

1.面向智慧风电、光伏系统的数字孪生技术。

2.大型风力机组健康评估及智能运维技术。

3.复杂地形风电场智能群控技术。

4.风电、光伏电站无人机巡检、智能IV诊断及光伏组件自动清洗技术。

5.智慧综合能源系统技术。

6.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的应用。

7.“风光水火储”及“源网荷储”一体化优化数字孪生技术与协同调控技术和V2G技术。


附件2

2023年度数字信息省级科技计划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一、产业数字化

1.开展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生物医药、交通物流、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的应用研究。重点支持智能物联网、工业控制器及工业软件、智能制造、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等关键技术攻关,推动重点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支持开展工业企业自动化智能化评价标准研究。

2.加强数字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深入应用。支持新型电力系统技术融合发展,开展面向新能源领域的电力电子、柔性电子、传感物联、智慧能源信息系统及有关的先进计算、传输通信、工业机器人等关键信息技术产品的开发应用,支持智慧能源系统关键技术、电网智能调度运行控制与维护技术开发。

3.聚焦农业领域数字化改造,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生产经营、植保、病虫害防治、种子育种、农机作业、气象服务等的应用研究,支持农业机械设备和生产设施智能化改造。

4.推动区域特色产业数字化,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中药材、高原夏菜、特色食品、民族商品等特色产业流程制造中的融合创新应用。

二、数字产业化

1.面向“东数西算”工程,依托超大规模数据中心、5G基站、高速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开展离线分析、采集标注、后台加工、数据存储、海量数据计算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算力调度平台,开展算力感知、算力交易、算力编排、算力运营等的技术研发,为重点行业提供算力服务。加快数据要素资源化,重点支持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存储与管理、脱敏与聚合、分析及挖掘、数据确权交易流通等关键技术研究。支持开展后量子密码算法、密态计算等数据安全技术开发应用。

2.支持开展智能终端、集成电路、光电、传感器、虚拟现实、北斗应用、信息安全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研发数字产品。支持无人驾驶、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的应用研究。面向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重点行业,开展行业通用型工业软件、平台型工业软件等开发;支持面向行业应用的基础核心软件系统关键技术研发;支持小程序、快应用等新型轻量化平台软件研发。支持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3.瞄准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物联网、人机协同、边缘计算、区块链等数字科技前沿,支持加强前沿基础理论研究,重点开展人工智能基础理论、适用自然环境的视觉认知计算理论及方法、数据与智能科学的理论体系、智能感知与传感理论等研究,突破一批类脑智能、人机交互、量子计算、元宇宙等前沿引领应用技术。

三.服务数字化

1.围绕数字政府建设的总要求,支持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政府行政管理深度融合应用研究,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推进数字政府治理模式创新。

2.面向智慧交通、智慧文旅、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物流、智慧乡村等领域开展基于数字技术的应用场景开发,加快发展“智慧+”新业态。

3.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社区服务、行业监管、健康监护、物业管理等场景应用研究,促进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发展,提升便民惠民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


发布时间:2023-03-28 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