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主页 > 政策法规 >

福建:关于印发福建省做大做强做优茶叶出口行动方案的通知

 为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调研期间提出“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文章做好”的要求,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发挥我省茶产业特色优势,做大做强做优茶叶出口,特制定本三年行动方案。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2020年,全国茶园总面积4747.7万亩,茶产量298.6万吨、产值2626.6亿元,茶叶出口量34.9万吨、金额141.6亿元。同期,我省茶园面积为335.9万亩,面积居全国第五(占7.1%);茶叶产量46.1万吨,产量居全国第一(占15.5%);茶叶总产值223.7亿元,产值居全国第二(占8.5%);茶叶出口量2.2万吨,出口量居全国第四(占6.3%);茶叶出口额29.0亿元,出口额居全国第二(占20.5%);茶叶网络零售额177.2亿元,占全国30%以上。

  一是从出口品种看,我省茶叶出口基本涵盖所有品类,包括乌龙茶、绿茶、花茶、红茶和普洱茶,拥有安溪、宁德市两个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我省乌龙茶出口占全国三分之二,花茶出口居全国首位,红茶及其他半发酵茶出口居全国第二(仅次于贵州),绿茶出口居全国第三(仅次于浙江和安徽)。

  二是从出口市场看,我省茶叶出口到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长期以来亚洲市场占我省出口八成以上。2020年,东盟、中国香港、日本和美国位列我省茶叶出口额前4位,分别为11.8亿元、11.2亿元、2.5亿元和0.9亿元,合计占出口额的90.9%。

  三是我省茶叶出口附加值高于全国。目前我国茶叶出口80%以上以价格低廉的绿茶为主,在出口价格上,2020年我省茶叶平均出口单价66.0元/斤,是全国20.3元/斤的3倍多,我省绿茶出口均价(99.4元/斤)也大幅高于其它绿茶主要出口省份(浙江10.0元/斤、安徽14.2元/斤、湖南9.1元/斤)。

  (二)面临机遇

  一是新需求给茶叶消费带来新动力。随着消费者健康观念的不断增强,茶叶及茶饮料作为健康饮品的代表,其绿色保健养生作用受到高度关注,并将伴随茶文化的推广不断发展。

  二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茶日”为茶叶出口带来新机遇。在当前“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背景下,我国茶文化传播有望迎来“第二春”,相关国家地区巨大的潜在市场也为扩大茶叶出口提供空间。此外,联合国确定的“国际茶日”,也有助于世界各国茶文化交融借鉴,对振兴茶产业、弘扬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为拓展欧洲市场提供新契机。借助协定的实施,依托我省已入选的8个标志和4个保护标志,将促进我省茶叶扩大对欧出口。

  (三)存在问题

  一是国外茶叶消费习惯与我省茶叶生产主要品种差异较大。境外茶叶消费偏向于红茶,红茶占世界茶叶贸易比重高达80%,而我省优势茶叶品种为乌龙茶。境外茶叶消费追求便捷快速,偏向于调饮、袋泡茶和茶饮料等品饮方式,而我国传统的品饮方式是清饮冲泡。

  二是出口市场结构有改善空间。我省茶叶出口为主集中在香港、日本和东盟,对在全国出口占比较高的非洲市场(占全国出口32.4%),受限于当地消费习惯主要为低值绿茶(出口非洲茶叶中绿茶占98.7%),以及全国对欧洲市场出口也以绿茶为主(出口欧洲茶叶中绿茶占71.3%,乌龙茶仅占4.5%),我省出口额均较低。

  三是企业出口意愿不强和品牌缺失。随着近年来出口转内销和双循环的推进,一些原出口商发现国内市场更广、利润更高(是出口利润2倍以上),且境外市场农残要求较严格等因素影响下,我省茶企更倾向于开拓内销市场。同时,目前我国和我省茶叶出口贸易依靠出售价格较低的茶叶原料为主,附加值低、品牌溢价能力较弱,缺乏知名的茶叶品牌。

  四是国际贸易技术和关税壁垒限制加剧。欧盟是世界上农药最高残留限量(MRL)标准最严格的地区之一,且农残标准频繁修订,近年来茶叶检测指标从96个增加到480多个;2019年,美国对我茶叶加征15%关税。我省对欧盟、美国市场出口在2018年达到顶峰后,均呈逐年下滑趋势。

  二、总体目标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通过科技创新,提升茶产业核心竞争力;通过转型升级,提升行业经济发展质效;通过文化融合,深挖茶产业附加值,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福建茶叶走健康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力争2022年实现出口规模全国第一,出口占全国份额逐年提升,到2025年占全国份额30%,提升10个百分点。

  ——茶市场更加多元化。继续深耕巩固我省茶叶出口优势市场,开拓茶叶重点消费市场,实现空白市场的突破,到2025年对印度、中东、非洲、欧洲、北美等国别(地区)出口占比提升到20%。

  ——茶品牌更加国际化。依托茶叶资源优势,创建一批国家级质量品牌示范区,提高品牌核心竞争力,推进茶叶品牌国际化,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度高的福茶品牌。到2025年,我省茶叶地理标志达到20个。

  ——茶品质更有竞争力。推动茶叶产品标准化生产,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改善产品质量,丰富产品品类,提升产品品质,加强质量控制和创新,坚持高标准、高质量茶叶供给。

  ——茶平台作用更突出。加快建设完善福茶网、公共服务平台等重点平台作用,争取举办中国国际茶叶交易会,鼓励茶企业通过与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结合,拓展国际市场。到2025年,福茶网平台成交额破1000亿元,其中出口超10亿元;通过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等方式出口超10亿元。

  ——茶要素保障更完善。进一步简化监管流程,完善茶叶物流体系建设,提升对茶企的金融、外汇、信保等方面的服务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三、重点任务

  (一)加大推广力度,拓展茶叶重点消费市场

  继续深耕巩固我省茶叶出口优势市场,开拓茶叶重点消费市场和空白市场,提升我省与重点国别(地区)贸易规模。

  1. 积极开拓多元市场。积极组织茶企参加国内外展会、展示展销等活动,在巩固东盟、中国香港、日本等我省优势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印度、中东、非洲、欧洲、北美等茶叶重点消费市场和空白市场。发挥我省品类优势,进一步扩大乌龙茶、岩茶、红茶、花茶、绿茶市场份额;开发白茶等特种茶,提高特种茶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加快茶叶深加工产品、延伸品的研发,扩宽国际市场。(责任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商务厅、农业农村厅、财政厅,省贸促会)

  2. 利用好相关协议协定契机。利用好RCEP、国际茶日和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生效的契机,依托我省安溪铁观音、武夷山大红袍、武夷岩茶、正山小种、坦洋工夫、福州茉莉花茶、福鼎白茶、松溪绿茶等8个入选标志,及政和白茶、建瓯北苑贡茶、平和白芽奇兰、松溪红茶等4个保护标志,指导企业拓展欧洲、东盟等市场,推动我省更多茶叶地理标志入选。借助“一带一路”东风,鼓励茶企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兼并或收购目标国茶叶本土品牌等手段,扩大我省茶产业影响力。(责任单位:省商务厅、农业农村厅、财政厅,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3. 拓宽茶叶推广渠道。开展闽茶海丝行活动,进一步完善境外重点展会和福建云展会目录,鼓励茶企参加专业展会拓展国际市场。支持成立省级、市级茶叶出口商(协)会,完善“互联网+”茶叶消费生态体系,推动重点茶叶龙头企业在境外设立闽茶旗舰店、福茶文化推广中心等福茶展销中心,打造福茶外销的“桥头堡”,通过开展品牌推介、文化交流、茶道表演等活动,传播福建茶文化,丰富茶叶推广销售渠道。(责任单位:省商务厅、农业农村厅、文化和旅游厅、财政厅,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二)强化主体建设,积极培育福茶品牌

  鼓励福建品牌茶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出口茶企品牌核心竞争力,推进茶叶品牌国际化,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度高的福茶品牌。

  4. 壮大茶叶出口主体。激发中小茶企创新活力,推动茶企向“专、精、特、新、优”发展。依托“助力万企成长”计划,开展孵化工作,强化茶企成长激励,不断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推动我省茶叶生产企业、个体工商户(茶叶店)、电商企业开展外贸业务,做大出口规模。(责任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商务厅、农业农村厅、财政厅)

  5. 加快培育福茶区域品牌。依托现有茶产业优势,着力将安溪铁观音、武夷山大红袍、武夷岩茶、正山小种、坦洋工夫等我省优势茶叶培育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区域特色明显的“福茶”特色名牌。培育一批特色“福茶”区域品牌,打造一批茶叶出口重点县。(责任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发改委、商务厅、农业农村厅、财政厅、市场监督管理局)

  6. 推动茶企自主品牌建设。选取具有一定市场占有率及市场影响力、技术领先、专业化程度高的茶企,加大资金、财税、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加快资源整合,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茶叶企业和茶叶品牌。发挥茶企品牌建设主体作用,打造以品牌管理、质量、文化、传播、保护为核心的品牌建设综合体系,推动茶企品牌发展战略。鼓励我省茶叶出口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国际通行认证、境外品牌宣传。(责任单位:省发改委、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农村厅、商务厅、财政厅,省贸促会,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7. 加强福茶品牌宣传推广。大力推广“福茶”区域品牌,讲好中国茶故事,传播中国茶文化,推进“福茶”品牌国际化。支持和鼓励行业组织、重点茶叶企业举办形式多样的博览会、品鉴会和研讨会,在广交会等境内外重点展会设立茶叶区域品牌展示区,通过宣传、体验、培训、指导,普及推广中国茶的品饮方法,增强“福茶”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责任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农业农村厅、商务厅、财政厅、省贸促会)

  (三)加强产品研发,大力提升茶叶品质

  加强质量控制和产品创新,推动茶叶出口产品标准化生产,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改善产品质量,丰富产品品类,提升产品品质。

  8. 夯实茶叶生产基础。创建优质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强化出口茶叶原料种植备案基地建设工作,推广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强化基础设施和配套装备支撑,进行品种改良和茶园种植管理,加速推进老化茶园改造进程,推动茶叶生产“机器换人”,提升高标准茶叶生产基地覆盖率。指导茶企强化安全管控体系和产品可溯源体系建设,实施技术改造,实现安全茶、品质茶。(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工信厅、科技厅、财政厅,福州海关、厦门海关,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9. 促进茶产品创新优化。顺应国际茶叶市场潮流,推动茶企由散装向小包装、袋泡茶叶和速溶茶,由固体型产品向液态化茶叶,单纯茶叶向茶基、新茶叶等方向发展。鼓励茶企根据茶叶品质高低,生产不同的茶叶产品:高品质茶原料生产高档小包装茶,中品质的茶原料生产袋泡茶,加工中生产的茶粉末生产速溶茶,低品质的生产茶饮料、茶食或提取茶多酚。充分发挥茶的保健功能,研究开发药用保健茶。(责任单位:省工信厅、农业农村厅、科技厅、财政厅,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四)推动贸易创新,强化茶叶平台作用

  加快建设完善福茶网、公共服务平台等重点平台作用,争取举办中国国际茶叶交易会,鼓励茶企业通过与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结合,拓展国际市场。

  10. 努力办好福茶网。加快完善拓展福茶网平台功能,推动福茶网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对接,促进福茶网与茶叶境外旗舰店、推广中心联动,鼓励与境外优质采购商对接,支持我省茶企茶农上线借助福茶网开拓国际市场,加强线上线下联动推广,吸引国内外买家和卖家通过福茶网交易,将福茶网打造成为我国茶叶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平台。同时,推动茶叶公共服务检测等平台建设,为茶企茶农提供一站式茶叶检测、咨询、技术等服务,进一步降低出口茶企检测费用。(责任单位:省商务厅,数字办,省大数据集团,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11. 争取举办中国国际茶叶交易会。发挥我省茶产业优势和海丝核心区优势,引进知名展览公司,联合行业商协会,依托我省有条件的设区市,按照市场化原则,争取国家支持举办中国国际茶叶交易会,组织全国茶叶进出口龙头企业和境内外采购商,集潮流茶饮、茶具茶器、茶食茶点、包装设计、加工机械、茶叶电商和茶文化、茶科技、茶论坛于一体,搭建茶叶进出口平台,逐步培育成国际知名茶叶展会,带动我省茶产业发展壮大。(责任单位:有关设区市人民政府,省商务厅、工信厅、农业农村厅、财政厅、贸促会)

  12. 推动与新业态新模式结合。鼓励茶企用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平台,以及出口预包装食品试点政策;支持各地探索开展茶叶易货贸易出口;支持茶企与跨境电商相结合,加强与知名第三方平台合作,实现“网上展示+区域分拨中心+线下体验馆”联动,并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海外仓拓展出口。(责任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商务厅、财政厅)

  (五)优化营商环境,加强茶要素服务保障

  进一步简化监管流程,完善茶叶物流体系建设,提升对出口茶企的金融、外汇、信保等方面的服务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13. 打造茶叶出口绿色通道。推动监管部门简化出口茶企备案、优化出口茶叶检测等相关环节,支持出口茶企开展AEO高级认证。推动茶企与丝路海运联盟成员对接,在口岸作业、查验监管等环节实行“五优先、三提升”,即优先办理入境手续,优先登临船舶检疫,优先开展货物查验,以及提升目的地检查比例、口岸机检查验比例、直提直装作业比例,实现通关更便利、物流更便捷。持续推进国家相关部委在双边贸易协定谈判、国际交流合作中,尽可能将茶叶纳入立即降税范围,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茶产业国际化的掣肘,降低茶叶进入海外市场的成本。推动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增设白茶单独的关税税则号列早日获批,提升我省茶叶出口竞争力。(责任单位:福州海关、厦门海关,省财政厅、商务厅、发改委、交通运输厅,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14.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强对出口茶企融资服务,推广金服云平台“外贸贷”,优先支持中小微茶企使用纾困资金。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避险产品宣传推介力度,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减费让利,降低出口茶企运用汇率避险产品成本,支持出口茶企运用汇率避险产品防范风险。(责任单位:省金融监管局,省银保监局、外汇管理局,进出口银行福建省分行等政策性银行、省财政厅、商务厅,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15. 提升信保服务水平。提高茶企出口信保限额满足率,提升小微茶企出口信保统保覆盖面,对小微出口茶企业通过福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保费予以支持,将重点茶叶出口企业列入重点服务名单,实施差异化积极承保政策,开通理赔快速通道,提供专业化信用风险管理和信息服务,进一步降低企业在市场拓展中的风险。(责任单位:出口信保福建分公司等保险机构,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财政厅、省商务厅)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机制。发挥省外贸外资协调机制,健全完善例会制度、信息报告制度和挂钩服务机制,对企业反映的困难问题,分类施策,对省级层面无法协调解决的,要及时向上反映争取。各地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细化工作举措,抓好组织实施,确保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细落实。

  (二)抓好政策宣贯。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建立政策落实台账,抓好政策落实责任分解,加快政策兑现。发挥“助力万企成长”外贸辅导和进出口培训基地作用,开展政策宣讲解读,扩大政策知晓面和覆盖面。加强政策效果调研评估,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

  (三)压实主体责任。各地要强化属地责任,成立工作专班,推进落实工作任务和目标。各部门要按照责任分工,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狠抓行动方案落实。各地、各部门要定期报送工作进展,确保各项任务举措落实到位。

发布时间:2022-06-21 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