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关于发布2022年北京市乡村振兴科技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为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推动本市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和高质量绿色发展,根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总体要求,实施2022年北京市乡村振兴科技项目。现发布申报指南如下:一、指南内容
专题一: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水平
围绕“打通科技进村入户的通道”,解决科技需求与供给不对称、不顺畅问题,搭建连接上千名专家与上万家生产经营主体的科技服务平台,满足不同主体对科技多样化、差异化、及时化的需求,扩大技术覆盖面,助力农业科技水平提升。实施期限2年。
项目1:北京农业科技大讲堂
主要内容:构建新型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平台,调动首都农业专家等资源,面向生产经营主体,线上线下讲授新政策、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等内容,扩大农业技术受众的覆盖面。
考核指标:每年组织“北京农业科技大讲堂”线上讲座50场以上,服务京津冀及全国范围10万人次以上。每年组织进乡村、进学校、进社区线下活动10次以上,服务800人次以上。制作10部培训课件或视频,累计时长不低于100分钟,并微信、网站、流量平台(快手或者抖音)同步推广。
项目2:农业科技远程智能咨询与应答
主要内容:针对生产经营主体的个性化、差异化农业科技服务需求,研发北京农业科技远程智能咨询与应答服务平台,建立智能应答服务机制,升级北京农业科技服务响应能力。
考核指标:研究农业新媒体智能响应互动服务关键技术1套;构建北京农业科技机器人智能应答与专家在线远程实时视频诊断与咨询服务平台1个。构建含不少于500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农业科技专家库;每年建设针对2种作物全生育期主要问题的智能语音服务知识库,提供24小时自动智能应答;提供8小时专家在线远程诊断与咨询服务。
专题二:种苗繁育与特色优质品种示范推广
围绕提升种苗供应能力,满足产业发展和市民消费升级需求,开展高质量种苗繁育和适宜特色鲜食的新品种示范推广。实施期限2年。
项目3:蔬菜育苗有机生产技术提升与示范
主要内容:建立不同有机幼苗的管理方案,提升育苗温室的产出率;研发添加菌剂的有机基质,提高壮苗率;研发半自动播种机械及配套装置,提高有机育苗的机械化率;集成高效有机育苗技术操作规范,建立示范点10个,育苗面积15亩,有机种植示范面积2000亩。
考核指标:总结西甜瓜、番茄、生菜等蔬菜的育苗技术规范各1套,在规范的基础上集成有机育苗温室管理规范1套;研发有机菌剂基质配方2个,并形成使用技术规范1-2套;研发半自动播种机械及配套设备1套,在有机基地推广5套;建立有机育苗技术综合示范点5个,育苗面积15亩,有机种植示范面积2000亩。
项目4:设施草莓脱毒种苗繁育示范推广
主要内容:针对北京地区草莓种苗质量参差不齐,优质种苗供应不足的问题,建立主要病毒的快速检测技术,构建种苗安全生产病虫害防控技术体系。建立草莓种苗安全生产示范基地,生产优质无毒种苗,促进产业发展。
考核指标:根据北京地区草莓种苗携带病毒种类,建立主要病毒的快速检测技术体系;形成北京地区草莓脱毒种苗繁育技术体系;建成草莓脱毒种苗安全生产示范基地2个,年生产优质脱毒草莓商品苗500万株,提高北京地区草莓育苗质量。
项目5:特色鲜食玉米新品种示范推广
主要内容:建立高品质鲜食玉米新品种示范展示基地,集成配套提质增效种植技术模式;开展播种、管理、采收、销售等环节全程技术指导和特色鲜食玉米集采摘、品尝、科普、休闲于一体的观摩活动。
考核指标:建立核心百亩示范基地20个,培育千亩级示范基地3个,核心示范面积5000亩;辐射带动种植品种10000亩;组装集成针对不同品种的特色鲜食玉米新品种提质增效种植技术模式3套;技术培训鲜食玉米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200人次;组织以鲜食玉米采摘、品尝、科普、休闲于一体的观摩活动2-3次。
项目6:都市型鲜食黄瓜品种引进与示范推广
主要内容:针对华北密刺型、华南型、荷兰水果型三种类型黄瓜,引进国内外优质的鲜食黄瓜品种,开展鲜食黄瓜品质提升技术研究,研究高密栽培技术、不同功能性肥料、不同南瓜砧木嫁接和有机肥对黄瓜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并建立示范点,开展鲜食黄瓜高品质栽培技术示范和技术培训。
考核指标:筛选出鲜食黄瓜品种6-8个;形成不同黄瓜类型的配套栽培技术3套;建立示范点20个、面积不低于200亩,亩效益增收不低于2000元。
专题三:农产品采后处理技术集成和示范
围绕减少农产品采后损失和生态环境保护,针对电商等新型销售模式下,农产品品质下降快、损耗大和过度包装等问题,开展农产品分级、绿色包装和冷链物流技术及装备研究与示范,保障农产品新型消费供给。实施期限2年。
项目7:城市果蔬流通配送的绿色包装技术及标准化
主要内容:重点研究20种典型易腐果蔬在电商等不同流通模式下的呼吸特性及品质特性,研发内外包装材料及包装技术,建立标准化规范,在企业示范应用,引导产地加工包装标准化发展。
考核指标:筛选4种以上果蔬内包装材料、研发3种以上具有保温、蓄冷作用的包装箱,建立电商平台配送模式下20种果蔬包装技术规范,示范果蔬100万公斤,损耗率降低到10%以下,减少包材用量40吨以上。
项目8:蔬菜冷链物流技术装备集成和示范
主要内容:针对甜玉米等品质劣变敏感型果蔬,集成现有流态冰预冷、差压预冷、真空预冷、冷水预冷等装备和技术,研发果蔬配套预冷保鲜技术,研发轻便式节能贮运装备,建立果蔬轻量冷链配运技术,完善产地配送中心现代冷链物流体系。
考核指标:研发青花菜、甜玉米、鲜食番茄、黄瓜等5种品质劣变敏感果蔬预冷技术;研发易腐蔬菜配套预冷装备3套;研发轻便节能配运装备1套;延长劣变敏感果蔬保鲜期5天,采后损耗低于10%;示范应用10万公斤以上。
项目9: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智能管控服务技术研发与示范
主要内容:针对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高效运行管理需求,集成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研究农产品仓储保鲜关键指标参数一体化采集技术,研发果蔬仓储保鲜智能管理系统和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全市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的大数据智能分析。
考核指标:制定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关键指标采集技术规范1套;研制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关键指标一体化采集设备30台(套)以上,开发仓储保鲜设施智能管理系统软件2套(移动终端版和计算机版),并在30个以上的基地开展示范验证,相比传统仓储保鲜设施基地,示范基地的仓储保鲜设施管理效率提高20%以上、产品仓储损耗降低10%以上;上线运行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区块链信息服务平台软件1套,在线仓储保鲜设施不少于30个、生产经营主体数量不少于100个,具有仓储保鲜设施运行监测、库存分析、供需调度、产销对接、信息追溯、碳排放量估算等大数据智能分析与可视化展示等功能。
专题四:现代农机与装备技术集成与示范
针对农村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成本高,以及智能连栋温室投入大、运行成本高、模型设置与本地生产难以匹配等问题,研究构建现代农机智能装备认证技术标准体系、宜机化高效设施设计参数、适宜本地的国产化核心技术、模型和轻简化生产装备,增强设施综合生产能力。实施期限2年。
项目10:宜机化设施设计研究与示范应用
主要内容: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日光温室优缺点的基础上,针对北京地理条件,研究设计宜机化的新型日光温室参数和保温材料,以及关键的配套种植模式,实现冬季蔬菜机械化生产。
考核指标:研究明确2-3种跨度新型日光温室的设计参数,实现在露地全程机械化技术全部适用,保温性能优于目前日光温室的标准。
项目11:国产化低能耗大型连栋玻璃温室结构优化与配套智能装备集成示范
主要内容:以确保“低能耗-少人工-易运维”生产管理为目标,研究提出适合北京气候条件的大型连栋玻璃温室结构型式、建筑参数与关键用材热工特性,优化创制基于“气配方”正压通风可调低能耗能量的管理系统与装备,开发设施番茄精准决策方法智慧水肥管理装备,集成示范现代温室番茄高效栽培系统与作业装备,建立大型连栋玻璃温室番茄的优质、高效、低能耗周年生产技术体系。
考核指标:设计提出国产化大型连栋玻璃温室优化方法1套,创新玻璃温室本土化结构模式;开发大型连栋玻璃温室外覆盖装备1套和“气配方”可调正压通风低能耗能量管理系统1套,实现年运行能耗不高于50元/m2;提出基于环境与番茄生育耦合的水肥精准决策方法与智能装备,实现肥料零排放,水分生产效率60kg/m3以上;构建温室蔬菜生产管理大数据智慧决策方法1套,实现节约劳动力25%以上,节约成本投入、提升生产效率15%以上;提出适合北京地区的低能耗大型连栋玻璃温室结构与智能装备,国产化率达到100%,番茄年产量45kg/m2以上;建立示范点1个以上,提出国产化大型连栋玻璃温室番茄的优质、高效、低耗周年生产技术体系。
项目12:设施水肥一体化智能装备测试方法研究与平台构建
主要内容:开展水肥一体化配套智能设备控制电磁阀、过滤系统、流量计量传感器及水肥一体化营养液配制效果检测;确立水肥设备综合评价指标与测量规范;通过净化水系统、恒压水源系统、水肥一体化设备、营养液消毒系统、水肥循环供给系统,构建智能测控平台。
考核指标:研发设施水肥一体化系统流量精度测定系统1套;研发设施水肥一体化营养液配置精度远程自动化检测系统1套;构建设施水肥一体化智能测控平台1套;形成农业机械专项鉴定大纲草案1份。
专题五:数字农业应用场景建设
主要内容: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加快数字菜田、数字果园、数字猪场等一批应用场景示范应用。实施期限2年。
项目13:智慧果园种植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主要内容:搭建果园“天空地”一体化数据信息采集监控体系,实现虫情、墒情、灾情和果树长势的自动监测、智能诊断和应急预警;集成研制果园宜机化简约省力智能装备,明确苹果和桃树产业相关“人事物”的关联关系,创新搭建果园剪枝采摘作业、水肥精准投入、打药、割草和运输等简约省力作业应用场景,加快新基建赋能苹果和桃产业的场景化可复制应用。
考核指标:搭建智慧果园种植管理应用创新场景1套,包括果园“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水肥精准投入、打药、割草和运输等;在昌平、平谷开展智慧苹果园和智慧桃园的场景化可复制应用典型示范,促进园区节本增效,水肥药投入和人员工资等成本下降20%左右,显著降低果园管理的劳动强度,果品附加值提高10%左右。
项目14: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北京市设施温室动态监测研究
主要内容:基于已实施的“数字菜田项目”采集的5000个温室内的物联网图像和环境数据,开展设施温室图像识别技术研究,实现温室内撂荒、大棚房问题等自动报警。通过图像识别算法,建立作物品种识别、产量预测、成熟度预测等模型,智能判别温室内作物生产情况,智能预测设施生产产量和上市时间,为全市设施温室动态自动监管及农业生产数据获取提供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研发作物品种识别模型1套,品种识别准确率达到95%以上;设施内使用状态分析模型1套,自动报警撂荒、大棚房问题;作物成熟度预测和产量预测模型1套,自动预测温室预产期和产量产值。将以上模型应用在种植业综合管理平台上,覆盖全市5000个日光温室。
项目15:生猪省力化智能养殖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主要内容:针对规模化猪场省力化养殖需求,基于人工智能和激光测定技术,研发猪舍智能巡检机器人,开展养殖环境的移动式在线监测,实现环境异常预警预报;基于深度图像与三维重建技术,构建生猪体尺和体重非接触高通量测量系统,实现精准饲喂与日增重的关联,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基于深度学习和视觉分析等技术,构建生猪个体活体在线实时精准计数管理;研发生猪智能养殖管理平台,通过生猪养殖环境和生长状况多因素的耦合分析和智能管理,构建高效、高产、优质的智慧养猪模式。
考核指标:氨气检测限小于等于0.2PPM,硫化氢检测限小于等于14PPM,巡检定位精度小于0.5米;研发生猪非接触式体况监测设备1套,实现生猪体尺测量准确率大于95%,非接触体重估计准确率大于90%;研发生猪活体在线精准盘点设备1套,对生猪盘点误差率控制在10%以下;集成研发生猪智能养殖技术4项,应用到北京市1-2家生猪企业,生猪养殖数据采集、巡检、猪只盘点、猪只体尺体重测量综合人工成本节约25%。
项目16:生猪养殖场生物安全智能化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
主要内容:建立养殖场智能化生物安全屏障系统,应用智能化、自动化技术,对人流、车流等生物安全关键环节进行智能管控,降低场外病原传入和场内病原扩散的风险;开发生猪个体智能化监测系统,实现早期发现、精准剔除,防止病原扩散;研发在线智能化管理程序,实现对智能化生物安全屏障监控系统和生猪个体智能化监测系统信息的统计分析和即时报警,使生物安全控制及精准剔除染疫猪只等防疫措施得到全面、有效落实。
考核指标:建立生猪养殖场智能化生物安全屏障系统,指引工作人员按照生物安全控制点要求规范操作,获取人流、车流等信息,对异常情况发出预警,预警准确度大于95%;开发生猪个体智能化监测系统1套,实现对猪只体温和活跃度等状况智能化监测,温度测量精度:±0.5℃,体温、活跃度异常报警准确度大于98%。主动RFID通信距离:无遮挡30m以内,数据传输周期小于等于10分钟,连续工作周期大于200天;研发在线智能化管理程序1套;在2个生猪养殖企业进行试验示范,形成产品性能检测报告和试验示范应用报告各1份。
专题六:有机农业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
围绕市民对绿色有机等高品质农产品的消费需求,重点围绕设施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问题,开展病虫害生态调控技术、天敌昆虫、微生物杀菌剂等高效、绿色防控措施的示范应用,替代化学农药使用。实施期限2年。
项目17:果蔬有机植保新型产品的应用技术示范
主要内容:针对番茄、黄瓜、葡萄等北京优势果蔬的主要病虫害(霜霉病、枝干病害;蓟马、烟粉虱等),研发有机新型投入品;优化组合生态防控、物理防控等有机植保技术,提出作物全生育期防控关键技术体系,开展技术培训和示范。
考核指标:研发枝干病害、烟粉虱等病虫害有机植保新型投入品2-3个,控害效果70%以上;全生育期有害生物有机植保防控技术规程2-3套并形成至少1个企业标准,防效80%以上;建立并服务核心示范基地3-5个,核心示范面积1000亩以上。
项目18:设施番茄、草莓关键病虫害轻简化生物防治综合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
主要内容:针对番茄、草莓等主要设施经济作物的蓟马、粉虱、蚜虫、叶螨、灰霉病、白粉病等关键病虫害,开展生物天敌、纳米农药助剂新型药剂防治等产品、技术体系在我市设施蔬菜企业的落地转化,建立示范基地,培训专业人员,以社会化服务模式开展大规模统防统治。
考核指标:集成设施番茄有机生产全过程的技术标准手册;关键病虫害控害效果达75%以上;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30%以上,每亩每生长季相对常规防治节省用工3-5个;建立轻简化生物防治综合技术体系核心示范区200亩,生物防治应用技术达100%,病虫害统防统治比例达到55%以上,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100%;技术辐射带动面积5000亩以上,生物防治技术应用达50%以上;培训技术人员100人次。
项目19:设施果蔬蜂高效授粉技术示范
主要内容:基于设施番茄和设施樱桃的蜂高效授粉需求,开展授粉蜂种评价筛选和高效授粉技术的建立与优化,示范推广设施番茄和樱桃绿色生产的高效授粉技术。
考核指标:针对北京地区的优势设施作物番茄和樱桃,筛选可高效授粉的新型适宜蜂种2-3种;明确番茄上的最优放蜂时间和放蜂量,优化和完善番茄蜂授粉现有地方标准;明确樱桃不同树龄和品种的放蜂量,制定设施樱桃的蜂授粉应用规程1项。建立设施番茄和樱桃蜂授粉核心示范基地2-3个,累计示范推广设施番茄和樱桃蜂授粉200棚以上。
项目20:设施蔬菜连作病虫害生物防控技术集成示范
主要内容:针对京郊设施芹菜、草莓、西瓜等连作生产导致的有害生物累积量大、抗药性突出等问题,研发生物菌剂防控线虫等土传病害,建立设施蔬菜连作病虫害生防防控示范基地,并进行技术培训与示范。
考核指标:研发防治线虫等土传病害新型生物菌剂1-2个,防效70%以上;研发温室小型害虫天敌新型产品1-2个,防效75%以上;建立抗药性治理技术规程1套;建立设施蔬菜连作病虫害生物防控技术体系1套,防效80%以上;核心示范基地2-3个,通过技术示范应用1000亩以上,示范区农产品达到绿色水平以上。
专题七:耕地质量保护技术示范推广
围绕关于耕地保护的有关要求,集成培肥地力、土壤改良、养分平衡、质量提升技术,开展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关键技术试验示范。实施期限2年。
项目21: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技术试验与示范
主要内容:针对本市退林还耕、宅基地腾退等土地整治后补充的耕地,进行分类调查,摸清质量问题;针对不同类型耕地存在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地土壤改良培肥技术试验研究;开展对新增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方法的研究,为全市新增耕地的监测评价提供技术支撑;形成不同类型耕地的培肥改良综合技术模式。
考核指标:初步建立北京新增耕地土壤评价技术指标体系与方法,针对不同类型新增耕地,集成综合培肥改良技术模式2-3套,建立示范区8个,示范面积200亩,推广培肥改良技术1000亩。
项目22:北京地区田块尺度土壤健康指标体系建立与验证
主要内容:针对北京耕地利用强度大、投入品施用不科学等引起的土壤退化、次生盐渍化、连作障碍等问题,构建起适合北京地区的土壤健康指标体系。选择不同类型、不同农作物产地的耕地土壤开展土壤健康检测、评价、技术应用和指标体系验证试验,确立适宜北京土壤健康指标体系和技术,为指导土壤退化治理和培肥土壤地力提供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构建适宜北京地区田块尺度土壤健康指标体系,包括指标、权重、评价分值等;开展土壤健康指标体系验证,对6-10块典型粮菜地块开展评价,辐射推广2万亩,并出具土壤健康评价与土壤管理技术建议报告6-10份。
专题八:利用机械化技术提升农村厕所粪污处理水平
围绕厕所革命有关要求,以就近处置,源头减排为原则。利用“机械+生物”技术手段,创新研发农村厕所粪污处理利用机械装备,探索一体化技术工艺,促进农村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北京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科技装备支撑。实施期限2年。
项目23:农村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机械化技术装备研究与示范
主要内容:结合农村厕所粪污处理工艺,研究抽吸、处理、撒施利用一体化技术装备。研究筛选水质检测装置,研究筛选快速发酵生物(菌)处理技术。研发抽吸装置、无害化污水处理装置、喷施装置、行走装置、牵引装置、动力系统、控制系统一体化可移动式技术及装备。建立机械+生物相结合的农村厕所粪污处理利用配套技术装备,实现抽吸、处理、水质检测、喷施一体化,实现对喷施总量信息统计分析和水质异常即时报警。
考核指标:研发1套移动式农村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机械装备,提出1项生产企业标准,形成1份机械装备试验报告,形成1套技术操作规程,建立1个移动式农村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机械装备示范点。
专题九:农林复合体与城市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
围绕农业服务市民,提供农业景观、农业体验与科普,开展农林复合体、城市农业技术模式研究示范,探索形成服务标准,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及社会化服务主体,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林复合体和城市农业技术水平。实施期限2年。
项目24:城市农业技术集成与应用
主要内容:针对城市农业中打造海绵城市存在技术模式、装备、产品匮乏,社会化服务程度低等问题,集成阳台农业、公园农业和屋顶农业的栽培配套与景观设计等技术体系,研发筛选品种、产品、技术方案及装备,通过创意活动推广、技术创新带动社会化服务企业的培育,推动景观休闲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考核指标:研发城市农业公园农园、阳台农业和屋顶农业等城市农业技术体系,建立样板示范点4-6个;引进筛选城市农作物和功能性植物新品种20个;开展海绵城市配套技术试验研究3项;设计农业科普课程3套;开发阳台农业等装备和产品包3-5套;开展1次主题创意推介活动;带动培育城市农业服务企业2-3家。
项目25:林草禽多元农林复合生态种养模式创建与示范
主要内容:围绕北京市农林复合体构建关键技术的迫切需求,重点开展浅山区和平原区林下优质人工草地高效建植与管理技术研究;开展林下优质草地北京油鸡适宜放养密度和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林草禽复合种养模式下对油鸡蛋肉品质的影响,建立环境友好型的林草禽生态种养模式,为北京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典型范式。
考核指标:提出浅山区和平原区林下适宜种植的乡土植物和优质草种20-30个,提出林下草地生态健康养鸡关键技术2-3项,放养期平均节约精料补饲量15%以上;创建林草禽生态种养模式2-3套,建成示范应用基地2-3个。
项目26:京郊果蔬菌复合高效种植模式示范与推广
主要内容:针对京郊百万亩平原林地资源,开展适合林下特色耐荫与耐弱光药食两用类高值蔬菜、中草药或根茎类作物、食用菌筛选和示范,研究林下种植蔬菜、中草药、食用菌等对林木生长、林地质量的影响及投入产出情况,集成产品提质、增效技术,形成套种技术模式。
考核指标:筛选适合京郊林下新型特色蔬菜、中草药或根茎类作物4-5种,筛选高值食用菌新品种3-4个;对接示范村4-5个,示范面积不少于1000亩,京郊推广面积6000亩以上;实现林下每亩增效1500元以上;集成产品提质、增效配套技术2-3套;累计培训农技人员与种植户200人。
项目27:远山区固土保水林药种植关键技术试验示范
主要内容:针对远山区固土保水涵养能力提升和康养产业健康发展需要,为实现林药复合系统的功能发挥和可持续发展,开展林地类型与地道药食同源功能性植物种类的选择匹配研究,评估林-药种植适宜性,提出种植建议,建立标准化种植管理体系。建立林地药食同源功能性植物应用示范场景,助力乡村振兴。
考核指标:研发新型林地中药材种植适宜性技术1项,构建林下中药材种植决策系统1套,内容包括林地类型3-5个、药用植物10-15种;建立林下药食同源植物种植管理技术体系1套,使中药材生产和林木生长符合行业要求;开展林下药食同源植物种植示范150亩,亩增效1500元左右;培训技术人员200人次。
项目28:农村地区庭院式水产养殖关键技术提升与示范推广
主要内容:针对北京地区节水节地的新农村建设新要求和集体经济发展需求,开展水质循环利用、饲料配方、养殖环境自动化控制、病害防治等农村地区庭院式水产养殖关键技术的集成示范,形成庭院式水产养殖技术模式,实现养殖过程高效节水零排放,实现节水节地高收益低劳动强度,解决农村老弱劳动力就业的特点,树立科技带动经济薄弱地区脱贫致富的典型。
考核指标:建立2-3个农村地区庭院式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形成1套针对不同规格农村地区庭院式水产养殖系统的技术操作规程,实现符合农村庭院养殖的高效节能零排放的水产养殖系统的正常运转,解决10-15位低收入农户的劳动就业。
二、申报须知
(一)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应是在本市注册登记的法人单位与社会组织,行政单位原则上不得申报。
2.鼓励产学研联合,支持科研院所、高校、技术推广单位、企业、合作社等单位联合申报。
3.项目负责人应具有一定的研究开发科技示范推广能力,有较好的前期研究基础和较为成熟的实验室成果,具有与项目内容相关的专业研究团队、研究开发设备设施等基础条件。有健全的科研、财务、资产管理制度。项目负责人只能参与一个项目,不得多头申报。
4.申报项目分为技术推广类和技术创新类项目,技术创新类支持具有研发条件和研究基础的团队采取产学研结合方式,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创新瓶颈问题,强化创新产出;技术推广类支持开展成熟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模式的集成、示范和推广,强化成果应用的覆盖面和对产业科技水平的提升。
5.项目申报经费应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确定,具体财政支持经费控制数由申报单位根据研究任务确定支出明细,并经任务和预算评审后确定,申报财政支持经费总额不得超过经费控制数(不含单位自筹或配套经费)。
6.项目负责人须为主持单位正式在职人员,一般应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
存在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担任项目负责人:
(1)已主持2项及以上各类在研科技项目;
(2)距离退休月数少于项目实施月数;
(3)在党政纪律处分期内。
7.项目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参与人应当符合科研诚信管理要求。负责人应承诺所提交材料真实性,申报单位对申请人的申报资格负责,并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不得提交有涉密内容的项目申请材料。
8.项目申报书中,申报人员应签章,申报单位及其市或区主管单位(部门)应审核签章。
9.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等应当真实、合理,每个项目预算编制不超过200万元。
(二)申报方式
1.材料报送
将《北京市乡村振兴科技项目申报书》送申报单位的市或区主管单位(部门)审核签章。所有书面材料请采用A4纸双面印刷,一式六份将材料报送受理部门,并报送电子版申报书和《2022年北京市乡村振兴科技项目申报简表》,未在规定时间内报送材料的,视为无效申报且不得进入后续评审。
材料受理时间:2021年9月27日至2021年10月9日。材料受理地址:西城区裕民中路六号2号楼129室。
2.形式审查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在材料受理之后,根据申报要求及相关规定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形式审查不通过的视为无效申报且不得进入后续评审。
3.联系人:芦天罡、唐朝;
联系电话:82078424;
邮箱:zhanghx@nyncj.beijing.gov.cn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 9 月 27 日
2021年 9 月 2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