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主页 > 新闻资讯 >

简讯|业界瞩目!2.4万亿元科研经费该怎么花

     据国家统计局今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以下简称“研发经费”)支出24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40%,其中基础研究经费1504亿元。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布,尊重科研规律,从7方面提出25条“硬核”举措,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自主权,加大科研人员激励力度,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受到科技界广大知识分子的关注和欢迎。
 
  “跟‘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相比,最近几年我们的科研经费越来越多了。现在的科研经费来源不仅有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也都有一些项目。”北京某研究院的一线科研人员王春(化名)表示,“期待这次改革能让科研经费的使用也越来越灵活。”
 
我国研发经费投入世界第二
    2013年以来,我国研发经费投入一直稳居世界第二,去年24426亿元投入再创新高。目前我国科技创新家底如何?截至2020年末,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52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350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636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212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173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2386家。
 
    科研经费的钱主要花在哪里了?据统计,2020年我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共安排198个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资助4.57万个项目。
这些钱花出去主要取得哪些成果?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0年我国成功完成35次宇航发射;“嫦娥五号”发射成功,首次完成我国月表采样返回;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正式开放运行;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量子计算原型系统“九章”成功研制;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完成万米深潜。
 
    巨大的科研投入也给我国经济注入了“创新”基因。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0年我国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55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8252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全年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为93.39%。
 
  “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很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巨大市场。但是,我国还需要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要通过核心技术攻关来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要充分发挥举国体制在科技领域的优势,通过科技创新来不断增加国际竞争力,实现更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智库中心主任任晓刚研究员说,我国目前已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并正向着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阔步前进。
 
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省市、企业课题少,基层科研人员和青年人才能够参与的项目少
 
    8月24日,科技部公布了“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司法专题任务2021年度定向指南项目安排公示。
 
这些国家重点项目是如何立项的?王春表示,一般“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点科研项目多由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负责组织实施,有些项目是定向的。
 
    从科技部了解到,1994年,科技部直属的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成立,履行项目管理专业机构职责,此后我国基本确定了科研计划全面实施课题项目制管理的制度。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中资源、环境、生态、海洋、气候变化、防灾减灾、社会治理、文化体育、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等领域相关项目管理工作,包括制定项目管理工作方案,组织编制经费概算,参与编制项目指南,受理项目申请,组织项目评审、立项、过程管理及综合绩效评价等,都是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的职责。
 
   “科技部有专家库,每年项目立项都会从中抽选专家编制项目指南,科研人员相当于做‘命题作文’。”王春说,“每个专家其实也是单位人员,他们定的项目研究方向和指南都很细,多是国际学术前沿的话题,跟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所以有的单位容易申请到项目,有的单位研究方向跟项目指南不一致,就很难申请到项目。另外,有些学术型专家不在生产一线,对企业科研情况了解不多,所以安排的适合企业牵头的项目就少,一般都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牵头。另外,北京的专家比较多,所以地方能牵头的项目较少。青年科研人员能拿到的项目也偏少。”对科技部网站的不完全统计显示,王春反映的问题属实。
 
   截至8月24日,2021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已启动22个,其中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司法专题任务)(定向)、科技冬奥、科技冬奥(定向)、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数字诊疗装备研发、绿色生物制造、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等重点专项,共有48个项目进行了公示。
 
    这些项目的实施周期一般是2到4年,牵头单位既有企业,也有高校、科研院所,还有行业协会和部委的信息技术服务中心。
 
   根据统计,公示的48个国家重点项目中,企业为牵头承担单位的相对较少,仅有6项。比如深圳某公司牵头的“新型有创呼吸机及其核心部件研发”项目,沈阳某机器人公司牵头的“重症护理智能机器人系统研发”。
 
   48个项目的牵头单位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主,共有34项,约占70.8%;医院牵头项目只有5项。涉及地方的项目也相对较少,只有甘肃、宁夏、云南、新疆等地方的优势特色产业项目入选。
 
   不过,今年以来科技部正在深化科研项目管理改革:“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年首批启动的重点专项中,设立了揭榜挂帅榜单任务,不设门槛,不唯职称,不唯论文,谁能干就让谁干,围绕关键核心材料、重大科研仪器、病原学和防疫、清洁能源、农业生物种质资源、诊疗装备和生物医用材料、黑土地保护利用等方面,凝练聚焦重点突破方向;在更大范围内设立青年科学家项目,采取部省联动方式实施重点专项等方式扩大资助面。
 
  “我们在基层工作中也会遇到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都是现实中需要解决的,但几乎得不到科研经费的支持。”湖南省衡阳市一位在基层工作的工程师表示,“省里还能有一些科研经费,到了市县一级,都没见过科研经费长什么样子。”
 
中试阶段的科研经费支持偏少,科研经费管理包干制需要扩大试点范围
  “近年来中央明确提出,企业是市场创新的主体,我们企业能申请到的国家科研经费也越来越多,每年有10多项,加上市场资本和企业配套的研发资金,企业创新能力大大增强,最近几年每年申请的发明专利数量在中国企业里都排在第二位,仅次于华为。”国内某显示屏生产企业有关负责人吴晓表示,不过,总体来看,企业能牵头的项目不多,企业科研人员的地位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包括科研经费改革,国家加大了对基础研究和‘卡脖子’技术攻关的支持力度,我今年成功产业化的项目就是得到了北京市科委的支持,科研项目‘RV减速器产业化开发’有200万元的科研经费支持,最终我们团队突破了‘机器人关节RV减速器制造工艺’,掌握了核心技术。”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张跃明说,“但现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在项目持续性方面还略显不足,尤其是中试阶段很难找到经费支持,民营企业也有资金压力。如果国家的科研经费能在中试阶段或者后续产业化过程中继续给予科研工作者支持,我相信中国的原始创新科技成果会有更多成果转化。”
 
  “中试阶段国家科研经费的支持相对偏少,这导致绝大部分科研人员的成果都停留在论文阶段很难落地,这跟现阶段国家的需要和要求有差距。”清华大学某中试基地负责人说,“国家应该加大中试阶段的科研经费投入。”
 
  华南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李石勇表示,科研项目经费是国家的钱,其使用自然要受监督,既要符合公共财政管理的一般要求,又要契合科研活动的基本规律。对公共经费过度放任,缺乏监管,管理部门可能有失职之虞;对科研活动干预过多,科研单位与科研人员将无所适从,从根本上影响科研目标之实现。为解决科学研究路径不确定性与经费管理制度刚性之间的矛盾,可以扩大试点经费使用包干制,这项改革可以通过提升科研人员诚信意识、简化预算编制、赋予科研人员更多经费使用自主权等措施来提升经费使用弹性,达到符合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法治化改革的要求。
发布时间:2022-06-21 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