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主页 > 地方资金项目 >

重庆:关于申报人工智能试验区第一批重点研发项目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加快推进我市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以下简称“人工智能试验区”)建设,根据《重庆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及相关管理规定,结合年度工作安排,现启动人工智能试验区第一批重点研发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内涵定位

人工智能试验区第一批重点研发项目涉及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文旅、智慧安防等领域,共分为关键技术攻关、应用场景示范、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实验探索等4个方向。重点围绕人工智能领域“卡脖子”技术和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加强典型场景示范试点、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具体领域社会实验,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人工智能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具体领域社会实验。

二、项目类别

本批项目主要涉及关键技术攻关方向,为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专项重点项目,采取公开竞争的方式组织实施。应用场景示范、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实验探索3个方向以定向委托的方式另行组织实施。

三、申报指南及条件要求

项目一:5G通信射频开关电路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研究内容:面向人工智能对5G高速、低延迟通信网络和5G智能终端的需求,研究基于低成本硅基工艺的射频开关电路设计技术,突破硅基射频开关超宽带、低功耗、高隔离度和高线性度设计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满足5G应用需求的系列化硅基射频开关产品并产业化。

考核指标:硅基射频开关产品品种≥3项;工作电压范围3.0V~5.5V;功耗≤1.5mW;工作频率400MHz~6GHz;隔离度≥40dB@3.6GHz;输出三阶交调截断点≥45dBm@3.6GHz;销售产值≥3000万元。

资助金额:100万元。

实施周期:不超过2年。

组织形式:企业牵头申报。

项目二:地质灾害智能监测与预警技术研发及应用

研究内容:面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防治需求,针对重庆市特别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早期识别难、监测预警智能化程度不高、防治难度大等技术难题,研究InSAR、LiDAR等技术融合下的地质灾害形态智能识别技术,构建地质灾害智能识别技术体系;研发具有环境自适应能力的智能传感设备,探索地质灾害传感网络自组网技术,构建地质灾害智能传感网络;研究基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方法,建立智能化监测预警云平台;在三峡库区开展地质灾害智能监测预警技术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研发地质灾害智能监测设备2款, GNSS静态相对定位精度(水平:5mm+1ppm,垂直:10mm+1ppm),动态相对定位精度(水平:10mm+1ppm,垂直:20mm+1ppm),采样间隔0s~24h,功耗≤2W,裂缝计测量精度±0.1%F·S;建立地质灾害智能监测预警平台,智能监测预警示范站≥2个,预警准确率≥70%,产值≥6000万元;申请发明专利≥3项,授权软件著作权≥2项。

资助金额:100万元。

实施周期:不超过2年。

组织形式:企业牵头申报。

项目三:大数据驱动的科研项目画像与决策支持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研究内容:针对科研申报人资质判定粗糙、项目重复申报、人物-项目匹配不精准等重大问题,研究数据驱动与符号相结合的科研项目画像表示学习和查重技术,构建科研失信行为的精准定位、分析与推理模型,揭示科研失信行为规律;研究多维动态人物-科研项目语义关联技术,构建科研项目画像的多样性与动态性模型,建立科研项目评价与失信监管指标体系;研究知识引导的可视化多维度可视化分析,为人物、科研项目语义搜索、定位等提供决策支持服务;研发科研项目画像与决策支持原型系统,在省市级科研管理部门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建立科研项目画像与决策支持服务体系,构建科研项目库知识库,项目文件个数≥10万;人物-项目匹配的平均准确率≥85%,搜索时间精度≤5ms;在十万级项目库中查重识别准确率≥95%,误报率<10%,科研失信行为定位准确率≥95%;项目查询响应时间≤5ms;申请发明专利≥2项。

资助金额:100万元。

实施周期:不超过2年。

组织形式:鼓励产学研合作。

项目四:警情案件自然语义自动标注与可视化平台开发和应用

研究内容:针对科信信息化系统业务分散隔离、平台未集中管理、数据未整合等问题,研究跨网跨域的网络、硬件、数据、应用的统一管理技术,实现信息化业务数据的实时调用;研究公安行业智能语义分析技术,以及公安警情、案情等多种要素类型提取、分类的算法;搭建基于特征变换、关键词提取、文本层级分类、命名实体识别、语言模型等算法的警情案件自然语义分析系统和自然语言处理引擎;开发科信业务可视化集中管理平台并实现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研发科信业务可视化集中管理平台1套,集中或单一可视化展示系统≥10个,定制开发业务信息化数据呈现模型≥5个;研发案件及警情要素提取模块,单个文本解析速度≤1s,要素抽取准确率≥90%;研发案件及警情的层级分类模块,单个警情自动分类速度≤0.8s,层级分类准确率≥85%;研发自然语义解析的安装引擎组件1个、自然语义解析后台管理与可视化配置引擎组件1个。

资助金额:100万元。

实施周期:不超过2年。

组织形式:市公安局推荐申报。

项目五: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ED)显示技术研究及应用

研究内容:针对国内外发光二极管(Micro LED)微型化技术难题,研究发光二极管芯片微型化技术,突破芯片微型化、弱化结构以及芯片侧面漏电保护等关键技术,研制新型Micro LED芯片产品,并在新型半导体显示产品上进行应用;研发Micro LED芯片研发、试验及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芯片实验及智能化生产车间,实现芯片生产中实时在线检测、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等。

考核指标: Micro LED芯片尺寸:15*30um,芯片Pad area:9um*11um;芯片正向电压vf(V):蓝色=2.5±10%,绿色=2.4±10%,红色=1.8±10%;芯片亮度mcd:蓝色=0.09/10uA±15%,绿色=0.77/10uA±15%,红色=0.12/10uA±15%;Micro LED芯片良率≥90%;示范应用产品产值≥2000万元;申请发明专利≥10项。

资助金额:100万元。

实施周期:不超过2年。

组织形式:企业牵头申报。

项目六:基于深度学习的PCB表面工艺缺陷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面向集成电路PCB表面工艺缺陷智能检测的需求,研究表面工艺微小缺陷样本快速提取方法,构建稀缺缺陷样本生成及随机扩充算法,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多种类缺陷定位和分类算法,研发新型缺陷标注、训练、迭代一体化的缺陷智能检测平台,在集成电路生产流水线质检环节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研制PCB缺陷智能检测平台,缺陷样本单张图像检测周期<50ms,缺陷样本有效生成扩充种类覆盖率≥94%,缺陷位置提取准确率≥98%,缺陷类型分类准确率≥96%,在线训练及模型迭代更新总时间≤2h;至少在1家集成电路生产制作中心开展应用;授权软件著作权≥2件,申请发明专利≥1项。

资助金额:100万元。

实施周期:不超过2年。

组织形式:企业牵头申报。

项目七:基于智能控制和智能制造的氢燃料电池空压机系统研发

研究内容:针对氢燃料空压机系统智能控制和精密制造等技术瓶颈,研究无油离心式空压机设计及失效模式、基于神经网络在线参数辨识的智能控制算法等,突破无传感器超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策略及控制器软硬件设计、精密空气轴承设计、关键部件智能制造工艺等核心技术,研制具有智能控制的氢燃料空压机系统样机,在汽车或船舶行业验证。

考核指标:加速时间t90≤5s,支持电堆功率≥60kW;压气机最高等熵效率≥80%,叶型偏差≤±0.2mm,空气轴承起浮线速度≤250m/s;控制器支持最高转速150000r/min,最大效率≥98.5%,响应时间≤100ms,控制精度≤0.5%±5Hz;申请发明专利≥3项。

资助金额:100万元。

实施周期:不超过2年。

组织形式:企业牵头申报。

项目八:大型隔膜泵智能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研究内容:面向煤化工、矿浆输送对大型隔膜精准检测控制、泵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等需求,研究磁感应控制技术、电信号对液压系统的快速控制技术、高温(100℃)条件下电气智能控制橡胶隔膜位置技术以及隔膜泵系统的智能监测和控制技术,研究大型隔膜泵补排油控制行程精准控制方法,提升大型设备智能化水平;研制具有智能控制关键技术的大型隔膜泵并应用。

考核指标:系统连续运转率≥93%;隔膜寿命≥8000h;自动智能化隔膜泵检测控制系统响应时间≤20ms;电控液压补排油系统控制隔膜行程精度≤1mm;产品项目执行期销售收入≥8000万元;申请发明专利≥2项。

资助金额:100万元。

实施周期:不超过2年。

组织形式:企业牵头申报。

项目九:基于群体智能嵌入深度学习的废钢料场作业装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面向废钢料场智能作业的需求,针对作业中存在的目标感知、作业规划、高精度定位等关键问题,研究废钢料堆的精准检测与识别,作业环境的感知与建模,终端作业轨迹的精准规划、终端的智能控制等技术,突破环境多维感知融合、废钢料堆检测、废钢类型识别、作业车辆辨识、作业轨迹规划等关键技术;研制废钢料堆视觉检测、抓钢机械手、抓钢智能控制器等核心产品;开发多关节大型作业移动系统,建立堆场区域内的自主无人化作业平台,在钢铁领域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开发一套具有自主作业特性的废钢料场智能作业系统,实现废钢智能感知及无人化作业。全天候条件下,废钢类型识别率≥95%,废钢堆型形状识别误差≤5%;作业设备定位精度≤30cm,末端位姿误差≤50cm(作业设备为50吨级别)。申请发明专利≥5项,实现工程应用≥2项,单套经济效益≥45万元/年。

资助金额:100万元。

实施周期:不超过2年。

组织形式:企业牵头申报。

项目十:基于BLE技术及云服务的汽车智能安全数字钥匙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面向汽车行业的便捷出行及个性化服务需求,研究汽车智能数字钥匙设计、系统信息安全认证策略、多节点蓝牙定位、车端/手机端蓝牙协议栈、低功耗蓝牙通讯等技术;研发支持OTA、Bootloader在线升级,防DDOS、嗅探、欺骗、中间人攻击等云服务安全系统,实现身份鉴权认证、功能分享、门窗/门锁控制、异地授权、钥匙分享、遥控泊车、车辆信息监控等功能,并实现批量应用。

考核指标:研制汽车智能安全数字钥匙和云服务安全系统;车载系统工作电压9V-16V,蓝牙遥控距离≥20m、定位精度≤50cm,手机数据响应时间≤500ms;批量应用的整车厂≥3家、车型≥5款,实现产值≥1200万元;申请发明专利≥2项。

资助金额:100万元。

实施周期:不超过2年。

组织形式:企业牵头申报。

项目十一:机器人智能发育测评装置研发及应用

研究内容:面向智能制造领域的智能化和自主作业需求,研究机器人智能发育智能检测方法和工艺,构建机器人智能发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机器人智能综合测试与评估系统,实现智能发育智能测评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能力等功能;开发机器人智能测评装置并应用推广。

考核指标:研制机器人智能发育测评及MRTS触觉传感测试系统1套;位置定位精度<0.01,力矩精度<2Nm、力精度<1N,响应频率≥1000Hz;智能发育综合成功率≥70%;产值≥500万元;制定智能测评标准≥2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

资助金额:100万元。

实施周期:不超过2年。

组织形式:企业牵头申报。

项目十二:微创脊柱手术机器人智能操作环境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面向微创脊柱外科手术精准、安全、低射线辐照的临床需求,针对手术机器人中智能操作环境等问题,研究术前神经-骨骼图像与术中影像融合的智能手术路径规划系统,突破术前神经-骨骼图像虚拟三维重建、智能分割与融合、术前与术中影像精确配准、术前路径规划与术中影像弹性融合、智能术中引导、信息可视化等关键技术;研制微创脊柱手术机器人智能操作环境技术与系统,实现三维实时跟踪、导航、自动手术规划与手术过程信息可视化等功能,并试验验证。

考核指标:图像分割相似性系数(DSC值)≥0.9,术前与术中影像融合误差≤1mm,定位精度≤1mm,路径规划单次生成时间≤500ms,数据库标注样本量不低于1000例,动物试验验证例数≥5例;申请发明专利≥1项,授权软件著作权≥1项。

资助金额:100万元。

实施周期:不超过2年。

组织形式:临床单位牵头申报。

项目十三:柑橘3D视觉采摘机器人研发与应用

研究内容:面向丘陵山地柑橘机械化采摘的需求,研究柑橘采摘无人驾驶操控系统、末端执行器等关键技术,突破基于3D视觉的柑橘果实识别、定位,底盘路径规划、智能避障等技术瓶颈;研制6自由度柑橘采摘机械臂,建立无人驾驶操控平台,开发基于3D视觉的柑橘采摘机器人,具有无人驾驶操控方式,实现柑橘自动识别、定位和采摘,在丘陵山地标准化柑橘园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研发柑橘3D视觉采摘机器人1台,采摘机械臂延伸长度≥1200mm,负载≥3kg;在标准化柑橘园内,果实识别率≥90%,采摘率≥85%,采摘单个果实平均时间≤20s,路径导航偏移量≤15cm,整机通过新产品技术鉴定;试验示范面积≥100亩;制定团体标准1-2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

资助金额:100万元。

实施周期:不超过2年。

组织形式:科研院所或高校牵头申报,与企业联合实施。

项目十四:智能领域和行业创新的超算平台技术研究及应用

研究内容:面向重庆高新区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的智能计算和数据服务需求,研究基于混合架构、多用户、多业务模式下超算中心架构、建设模式、超算应用体系和运维管理方式,构建超算平台并开展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建设一套超算平台,计算能力≥800T,存储容量≥3.5PB,计算软件、函数库和数据集≥30种(个),提供包括超算、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海量存储等服务业务类型≥5种,服务机构包括高校、企业、事业、行政等≥4类,涵盖学科(行业)≥20个;研发超算业务管理、分析、预测系统软件1套,支持windows、IOS、Android等OS的用户终端≥3种。

资助金额:100万元。

实施周期:不超过2年。

组织形式:高校牵头申报。

项目十五:面向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通信智能终端评测平台研发及应用

研究内容:针对当前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中通信智能终端类产品缺乏统一的质量评估手段与测试体系的问题,研究产品外观缺陷检测、功能可靠性与稳定性、通信性能、隐私侵犯等信息关键技术,研究面向人工智能应用终端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终端信息安全评测技术及终端隐私风险评估评测方法,建设面向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典型应用的通信智能终端测试平台,并验证服务应用。

考核指标:建立面向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通信智能终端评测评估平台,评测内容包括外观缺陷、功能可靠性与稳定性、通信性能、信息安全等指标≥100个;测试终端数量≥30个,服务收入≥300万;申请发明专利或授权软件著作权≥3项。

资助金额:100万元。

实施周期:不超过2年。

组织形式:企业牵头申报。

四、申报要求

(一)单位和个人信息注册。项目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应当事先在“重庆市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中注册备案,且达到社会信用等级和科研信用等级的相关要求。

(二)项目单位要求。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应当是重庆市行政区域内设立、登记、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或其他机构。企业作为申报单位,应该在“重庆市科技型企业系统”注册成为科技型企业。项目获批立项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提供必要的人、财、物、设备设施等基本科研保障。

(三)项目负责人及参与人要求。项目负责人申请市科技局今年各类科研项目和主持在研项目不超过1项,项目参与人参与申请项目和在研项目不超过2项。

(四)科研诚信承诺。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牵头单位须出具“科研诚信承诺书”,盖章后作为附件上传,承诺事项纳入科研信用管理。

(五)合作协议。有多个单位参与项目申报的,参与单位应签订“科研项目合作协议”,签字签章后作为附件上传。

(六)考核指标。项目申报书中的考核指标须包括技术、经济效益(社会应用效益)两类,且做到量化、可考核。项目获批立项签订任务书时,不得降低考核指标。

(七)申报监督。凡是发现项目申报过程存在违规违纪或者不当行为的,可以向市纪委监委驻市科学技术局纪检监察组书面实名反映有关情况。

五、申报流程

2020年度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专项重点项目均通过“重庆市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科研项目子系统”(以下简称“项目管理系统”)实行网上在线申报。

(一)项目选题。项目申报单位在系统中选择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专项重点项目。根据申报指南在系统中选择对应的指南领域,项目名称应与申报指南确定的项目名称一致。若研究内容与申报指南不符,将在形式审查环节作“不合格”处理,不纳入立项评审。

(二)申请提交。项目负责人按照系统要求填写相关申报书正文内容。在线完成填报并认真检查确认后,提交项目申报书至项目承担单位审核。

(三)单位审核。项目申报单位对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参与人的申请资格及申请书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核,符合申报条件的提交至“项目管理系统”。

(四)提交确认。项目申报书实行网上在线提交,相关附件材料签字签章后以PDF格式上传,并按“项目负责人提交——项目申报单位审核——项目申报单位提交”的流程操作。请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申报单位按照网上申报系统提示如实填报申报书,并务必在提交前检查确认相关填报信息,一旦项目申报单位确认并正式提交后,将不予修改、退回。

(五)实行“无纸化”项目申报。此批项目申请时,只需要在线确认提交电子申请书及相关申报材料,无需报送纸质申请材料;项目立项后,项目负责人在线提交电子版任务书。所有涉及项目签字和盖章的材料均以电子扫描件形式作为附件材料上传系统。签字签章不完整的材料将作为项目形式审查“不合格”处理,不纳入立项评审。

六、申报时限

申报时间为:2020年10月10日16:00至2020年10月16日18:00。请项目申报人和项目申报单位妥善安排提交工作,避免因集中申报造成网络拥堵,确保项目按时提交。

七、咨询电话

(一)申报咨询:

高新技术处:陈涛67513582

科技项目评估服务中心:咨询服务电话 67512626

(二)监督与投诉:市纪委监委驻市科学技术局纪检监察组:赵小平 67513692

附件:1. 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专项重点项目申报书模板(供系统填报时参考)

      2. 科研诚信承诺书

      3. 科研项目产学研合作协议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2020年10月9日

 


发布时间:2020-10-10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