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布陕西省科技重大专项(第三批)课题申报指南的通知
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韩城市科技局,各高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为充分发挥科技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陕西省人民政府决定启动实施陕西省科技重大专项。按照“成熟一项、启动一项”的原则,重大专项实施方案按程序逐级审批,论证成熟后分批发布,分批启动。省科技重大专项联席会议办公室依据方案进度安排,组织编制了陕西省“先进金属材料”、“高端集成电路与先进半导体器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示范”等四个科技重大专项申报指南。现就组织申报等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要求
(一)陕西省科技重大专项由专项、项目、课题、子课题四级组成。专项限定产业领域,项目确定研究方向,申报指南具体规定课题的研究内容、考核指标及相关要求。申报单位应覆盖相应课题指南的全部考核指标,以课题为单位组织申报,根据需求自行设置子课题。
(二)课题申报单位应为在陕注册的法人单位,应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科研诚信良好。本次发布的“先进金属材料”、“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高端集成电路与先进半导体器件”等三个专项原则要求课题由龙头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化运行的新型研发机构牵头承担。
(三)课题申报单位可根据需要,聚焦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联合全国相关领域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优势创新资源协同攻关。子课题承担单位不限于本省法人单位。欢迎国内具备条件和能力的创新主体与课题牵头单位合作,联合或独立承担子课题。
(四)课题申报单位应建有研发机构,或依托相关领域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开展课题研究。
(五)课题申报单位推荐1名科研人员作为课题负责人,全程参与课题组织实施,统筹管理课题实施进度、经费安排和结题验收等工作。每个子课题设1名负责人,课题负责人可担任其中1个子课题负责人。在课题执行期内,课题(或子课题)负责人应为课题牵头单位(或参与单位)的全职人员。
课题及子课题负责人可同时承担省级科技计划其他在研项目,但在所承担的重大专项课题结题验收前,不得再申报其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
专项实施方案、申报指南编制组成员不得担任课题负责人。各级政府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或参与实施。
(六)课题牵头单位、子课题承担单位及参与单位、课题(子课题)负责人及团队成员诚信状况良好,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课题申报单位及课题负责人在申报时须签署科研诚信承诺书,对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信用承诺。课题申报单位及参与单位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对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杜绝夸大不实,甚至弄虚作假。如发现信息不实,将取消课题申报资格并影响单位及负责人的科研信用等级。
(七)申报单位应根据指南要求,认真做好经费预算。鼓励加大配套资金投入。
二、申报程序
符合指南申报条件的单位通过“陕西省科技业务综合服务信息系统”(http://ywgl.snstd.gov.cn)进行网上申报。
(一)课题的申报和推荐,应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完成,超过时限规定的将不予受理。
系统填报时间:2020年5月1日8:00至2020年6月20日17:00(以课题申报单位提交时间为准)。
(二)课题负责人应认真阅读本通知及具体申报指南的所有申报要求,在线填写提交申请书以及相关证明材料。
(三)课题经申报单位及推荐部门(直报单位除外)逐级审核,提交陕西省科技业务综合服务信息系统后,生成课题申请书(电子申报材料,带有条形码和水印)。申请书生成后不予退回、补充或修改。
推荐部门设置:
1.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韩城市科技局,西安、宝鸡、咸阳、渭南、榆林、安康高新区管委会,西咸新区管委会,省属大型企业集团为推荐部门。
2.中央在陕及省属的高校、科研院所、医院、其他科研事业类单位直接报送。其余单位按照属地原则,由当地推荐部门推荐。
3.陕西科控集团所属科研院所及其子公司由陕西科控集团推荐申报。
(四)实行无纸化申报,申报时无需提交纸质申请材料(仅立项课题在签订合同时提交一份盖章纸质申请书留档)。
三、联系咨询
项目咨询:(高新技术发展处)武 鹏, 029-87294225
(农村科技处)郑永岗, 029-87294249
技术支持:李攀, 029-81776038
综合业务咨询:(资源配置与管理处)范孟慧, 029-81294717
附件: 1.陕西省科技重大专项“先进金属材料”专项2020年度(第一批)申报指南
2.陕西省科技重大专项“高端集成电路与先进半导体器件”专项2020年度(第一批)申报指南
3.陕西省科技重大专项“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专项2020年度(第一批)申报指南
4.陕西省科技重大专项“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示范”专项2020年度(第一批)申报指南
陕西省科技重大专项联席会议
办公室(代章)
2020年4月30日
附件1
陕西省“先进金属材料”科技重大专项
(第一批)申报指南
制造业材料是国民经济的主体。陕西金属材料发展特色鲜明,人才技术优势突出,为突破钛、镁、钼等材料产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增强我省金属结构材料和金属功能材料竞争优势,推进先进金属材料产业升级,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经陕西省科技重大专项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审议决定,启动实施陕西省新材料领域科技重大专项。根据重大专项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按照“成熟一项,论证一项,启动一项”的原则,现发布陕西省“先进金属材料”科技重大专项第一批课题申报指南。
一、专项总体目标
本专项重点围绕先进金属材料中的钛合金、钼合金、镁合金及超导材料四个方向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进一步解决和突破制约我省先进金属材料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全面提升我省先进金属材料领域的工艺技术、材料制备平台的自主研发能力,取得基础理论研究的原创性成果,突破“卡脖子”材料、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并实现工业应用示范,实现批量化生产,促进我省先进金属材料产业多样化发展和工艺绿色化发展,确保我省在先进金属材料领域国内领先的地位。
二、总体布局及要求
(一)本专项按照《<中国制造2025>陕西实施意见》提出的建设陕西材料强省战略目标,围绕我省具有领先优势的高端先进金属材料研制和量产的需求,在钛合金材料、钼合金材料、镁合金材料、高温合金材料、高端先进铜合金材料、超导材料等金属材料领域开展集中攻关,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开发一批自主安全科控的先进金属材料产品,并开展典型示范应用,夯实产业基础,提升我省先进金属材料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本批拟启动先进金属材料专项中4个项目,共8个课题(其中超导材料研究方向的2个课题采取定向委托方式,指南不对外发布)。每个课题原则上仅支持1项。
(三)申报要求
1.申报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1.2)的课题研究任务进行申报。研究内容应涵盖标题下指南所列全部研究内容,可提出超出指南所列研究内容,但占比不得超出20%。申报课题应达到或高于指南所列考核指标。
2.课题下设子课题数不超过4个,每个课题参研单位原则上不超过6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课题中每个子课题设1名子课题负责人。
3.课题由龙头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化运行的新型研发机构牵头申报。鼓励牵头单位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申报,子课题承担单位或参与单位不限为本省法人单位。
4.课题采取“竞争择优”方式评审立项,省财政资助不超过课题总经费的30%,立项后按实施进度给予事前资助。
5.课题的执行期为4年(共48个月),具体执行时间以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任务书签署时间为准。
6.陕西省科技重大专项聚焦产品或产业化目标,原则要求课题完成时技术就绪度达到7—9级。
7.课题进入产业化阶段(7级及以上),牵头单位须联合省内上下游配套企业参与实施。
三、重点任务
项目1:钛合金材料
1.1课题名称:高精度变壁厚系列化钛翻转隔膜制备技术
(一)课题研究内容:针对航天轨控姿控动力系统应用,解决系列化钛隔膜产品批量化、稳定化生产的相关技术。研究加工工艺、热处理与力学性能、织构特征及残余应力分布等因素的内在相关性,开展板材织构特征与其深冲加工特性的对应关系、钛隔膜残余应力分布对翻转性能的影响规律等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分析钛板材在成形过程中的等效应力、等效应变、壁厚及变形分布状态,优化压边力、冲压载荷、冲压速率、模具尺寸、摩擦系数等工艺参数。以便完善适应规格为Ф100~500mm系列化钛半球形隔膜变壁厚精密加工及表面质量控制的相关技术。
(二)课题考核指标:隔膜用钛板材延伸率≥60%,屈强比≤0.7,平均晶粒度≥4.5级;直径100~500mm、壁厚0.25~1.2mm、壁厚公差±0.02mm的0.5L~20L系列化高精度变壁厚钛翻转隔膜产品,翻转性能达到:排放效率≥95%, 最终翻转压力≤0.6MPa,并达到工程化批量生产水平,项目完成后实现产能2万件/年,年经济效益2000万元以上。在航空航天领域获得实际应用,并提供用户使用报告。申请发明专利3件以上。
1.2课题:航天用低温钛合金波纹管制品制备技术及产业化技术
(一)课题研究内容:研究面向大运载火箭用大推力氢氧发动机管路连接系统,突破大型超低温钛合金多层波纹管及其制品的批量化、稳定化制备技术。研究基于制备钛合金超薄壁管材的滚珠旋压工艺及制备超薄壁波纹管的机械胀形方法,获得超薄壁管材旋压、机械胀形工艺参数,开发出低温钛合金大型多层波纹管制备方法。提出多层管材叠加机械胀形的制备方法,突破超薄壁管材旋压、多层管材机械胀形工艺。并基于低温钛合金大型多层波纹管制备技术的优化挖掘,实现波纹管质量、性能的提高,规格尺寸范围的扩大及品种系列化。通过建立低温钛合金波纹管制备工艺流程,实现波纹管制品的批量化稳定制备,实现工程化实际应用。
(二)课题考核指标:管材力学性能应达到:1)室温:Rm≥600MPa,Rp0.2≥500MPa, A5≥8%;2)-253℃低温:Rm≥1100MPa,A5≥6%;室温振动性能:RT≥0.03;3)波纹管规格尺寸要求:外径142±2mm,内径120±2mm;层数≥2,单层厚度0.25~0.35mm;波纹数≥15;波距12.8mm;波厚8.5mm;有效长度L0≥200mm;4)波纹管主要性能参数:行程≥22mm(压缩≥14mm,拉伸≥6mm);密封性:氦质谱检漏,漏率£6.5×10-9Pa.m3/s;耐压强度:外压1.0MPa不失稳(试验时间≥5min);疲劳(循环)寿命:外压0.6MPa,行程≥22mm,频率£60次/min,疲劳寿命≥4500次(大气环境); ≥ 1200次(-253°C液氢环境)。申请发明专利3件以上。实现产品的批量化生产,项目完成后实现产能2万件/年,年经济效益1000万元以上。形成批量销售和在航天上的应用,并提供用户使用报告。
项目2:钼合金材料
2.1课题:高性能大长径比薄壁钼合金管类产品的制备研究及产业化技术
(一)课题研究内容:针对测温领域热电偶、核用包壳材料及新型反应堆热管材料的要求,研究满足要求的钼合金材料,确定出合金材料的成分;研究大长径比薄壁钼合金管压力加工工艺,制定出稳定可行的工艺规范;设计开发钼合金薄壁管加工及检测的工装;研究薄壁钼合金管的弯曲及焊接等深加工技术,确定最佳工艺方法;研究大长径比薄壁钼合金管薄壁钼合金管的表面处理方法;研究薄壁钼合金管的性能测试方法,确定相关测试规范。
(二)课题考核指标:
钼合金管1:管材直径4mm~16mm,壁厚0.5~2mm,长度≥2000mm,表面粗糙度Ra<0.8μm,耐水压力>40MPa;室温下抗拉强度>750MPa,延伸率>20%;1200℃抗拉强度>150MPa;室温振动性能:RT≥0.03;1300℃/20MPa下,稳态蠕变速率小于1×10-7s-1;1300℃/40MPa下,稳态蠕变速率小于8×10-7s-1;核包壳用管材与端塞焊接焊缝最大气孔直径小于管材壁厚的10%,氦检漏率小于1×10-9Pa.m3/s,焊接接头的室温抗拉强度大于600MPa,1200℃抗拉强度>100MPa,水压测试时焊缝失效强度>20MPa,爆破试验断裂不出现在焊缝处;建立钼合金薄壁管的高温性能检测规范;申请专利不少于3项;建立产能50000米/年的薄壁管产业化生产线;实现产品的批量销售,新增产值不少于1000万元。
钼合金管2:管材直径15mm~20mm,壁厚0.8~1.2mm,长度≥4500mm,表面粗糙度Ra<0.8μm;室温下抗拉强度>800MPa,延伸率>20%;1100℃抗拉强度>280MPa,延伸率>20%;1300℃/20MPa下,稳态蠕变速率小于1×10-7s-1;1300℃/40MPa下,稳态蠕变速率小于8×10-7s-1;申请专利不少于2件;项目完成后,2-3年内实现产值不低于600万元。
2.2课题:钼及钼合金单晶工程化制备技术
(一)课题研究内容:针对系列化钼及钼合金单晶材料,开展纯Mo、Mo-Re、Mo-Nb-W和Mo-Nb-W-Zr合金单晶的原料纯化技术、单晶生长技术和材料基础性能研究;研究制备工艺与钼合金单晶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关联性;进行Mo-Nb合金单晶制备工艺优化,提升技术成熟度及材料性能稳定性,实现材料工程化制备;建立系列化钼及钼合金单晶材料制备的行业标准或规范。
(二)课题考核指标:
单晶棒材尺寸规格Φ(28~30)×700mm;C、N、H、O等杂质总含量≤100μg/g;单晶棒材轴向为<111>晶向,且>晶向偏离角≤4°;1600℃下,Mo-3Nb合金单晶Rm≥70MPa、延伸率≥15%,Mo-6Nb合金单晶Rm≥80MPa、延伸率≥12%,Mo-Nb-W合金单晶Rm≥90MPa、延伸率≥10%,Mo-Nb-W-Zr合金单晶Rm≥100MPa、延伸率≥8%;申请发明专利3件以上,制订规范标准2项以上。目前市场容量为 100根/年,未来5~10年市场总量达到2000根。实现产能160根/年,产值约3000万,实现产品的批量销售和成功应用。
项目3:镁合金材料
3.1课题:高纯原镁和高洁净镁合金的制备技术与装备
(一)课题研究内容:针对工业原镁纯度低,杂质种类多、含量波动大且不可控,而现有高纯镁制备技术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以及大型镁合金铸件制备过程经常产生夹杂、气孔等瓶颈问题,在充分研究并掌握上述问题所产生根源的基础上,与国内优势企业联合攻关,有针对性地开发出能满足冶金还原、航空制品等结构件及集成电路等需要的不同纯度级别的原镁批量化低成本制造技术和装备,以及高洁净度和高致密度的大型镁合金铸造结构件制备技术,制定并完善4N级以上纯镁批量化制备过程中的相关企业技术标准。
(二)课题考核指标:建设完成1000吨/年的4N级、100吨/年的4N5级、10吨/年的5N级三条生产线并稳定生产一年以上,总产量分别达到1000吨、100吨、10吨以上,形成4N级以上高纯镁批量化制备过程中相关企业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满足冶金还原(如高纯钛等)、高品质镁合金制备等用户单位的要求并投入使用;以传统ZM6合金为例,使得镁合金铸件内部冶金质量(夹渣和疏松缺陷指标)稳定高于航标HB7780-2005规定的Ⅰ类铸件的技术要求,107循环周次(R=-1)下疲劳强度≥120 MPa;满足用户使用要求,交付用户单位试用,并出具使用报告。本项目申请发明专利≥5件,总产值达到3000万元以上。
3.2课题:镁制品表面复合涂层制备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一)课题研究内容:针对裸露动件(轮毂、枪械等镁质构件)的抗弹射冲击、防乱石击打,通讯装备壳体的导电耐蚀,户外LED壳体的耐蚀散热等不同服役环境镁合金制品表面防护的特点,开发出耐乱石击打、抗连接腐蚀、导电耐蚀、耐蚀散热、耐蚀隔热等条件下镁制品表面专用复合涂层制备技术;建立铜离子加速乙酸盐雾腐蚀、划痕腐蚀、磨损失重、热冲击、乱石击打、膜基结合强度及连接腐蚀等在内的表面性能测试方法和规范;研究并突破镁合金耐蚀、耐热、抗疲劳等多功能协和改性防护及原位快速修复关键技术;研制出可满足不同服役环境下镁制品示范件的微弧复合处理、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多功能协和改性处理、便携式局部破损现场修复等设备、及诸如乱石击打等特殊用途的测试仪器。解决镁产业发展的表面防护技术瓶颈,形成多类别镁制品表面处理技术的产业化示范。
(二)课题考核指标:
(1)各类涂层的基本指标:中性盐雾腐蚀试验>1000 h,膜基结合力≥1级,表面润湿角>130°。
(2)裸露动件类:168小时铜离子加速乙酸盐雾腐蚀表面无腐蚀斑点,±30℃热冲击后十字划痕交叉处涂层无剥落;直径8 - 16 mm的石粒500 MPa冲击后表面凹坑直径小于3 mm;镁合金与铜连接于中性盐雾环境中200小时,连接界面处镁基体未见腐蚀;200℃涂层隔热效果≥30℃。
(3)镁质通讯装备壳体类:内表面电导率<50 mΩ。
(4)LED镁质壳体类:复合涂层表面热发射率>0.6。
(5)镁锂壳体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析氢速率<1 ml/cm2·d。建成单位面积处理功耗小于40kW/㎡、年处理能力大于20万平方米的镁合金微弧复合处理示范线,年产值不低于1000万元;形成标准、工艺规范不少于3项,申请发明专利5件以上。
附件2
陕西省科技重大专项“高端集成电路与先进
半导体器件”专项(第一批)课题申报指南
集成电路及装备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陕西在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器件领域研发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为不断巩固和提升我省优势地位,加快推进相关产业发展,经陕西省科技重大专项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审议决定,启动实施陕西省“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科技重大专项。根据重大专项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按照“成熟一项,论证一项,启动一项”的原则,现发布陕西省“高端集成电路与先进半导体器件”科技重大专项第一批课题申报指南。
一、专项总体目标
本重大专项面向国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智能制造领域对高端集成电路和先进半导体器件的迫切需求,结合陕西省集成电路和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瞄准全球技术和产业制高点,以先进半导体器件、半导体关键材料、高性能极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核心,通过重大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及典型应用示范,推动我省集成电路与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宽带中国”等重大战略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二、总体布局及要求
(一)本重大专项共设置了先进半导体器件制造技术研发、关键半导体材料制备技术研发、高端极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等3个研究方向。
(二)本批拟启动高端集成电路与先进半导体器件专项中3个项目,共4个课题(其中2.1课题采取定向委托方式,指南不对外发布)。每个课题原则上仅支持1项。
(三)申报要求
1.申报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1.2)的课题研究任务进行申报。研究内容应涵盖标题下指南所列全部研究内容,可提出超出指南所列研究内容,但占比不得超出20%。申报课题应达到或高于指南所列考核指标。
2.课题下设子课题数不超过4个,每个课题参研单位原则上不超过6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课题中每个子课题设1名子课题负责人。
3.课题由龙头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化运行的新型研发机构牵头申报。鼓励牵头单位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申报。子课题承担单位或参与单位不限为本省法人单位。
4.课题采取“竞争择优”方式评审立项,省财政资助不超过课题的总经费30%,立项后按实施进度给予事前资助。
5.课题执行期:48个月,具体执行时间以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任务书签署时间为准。
6.陕西省科技重大专项聚焦产品或产业化目标,原则要求课题完成时技术就绪度达到7—9级。
7.课题进入产业化阶段(7级及以上),牵头单位须联合省内上下游配套企业参与实施。
三、重点任务
项目1:先进半导体器件制造技术研发
1.1课题:面向5G通信应用的高效率大功率GaN微波器件
(一)课题研究内容:面向新一代5G通信应用领域,开展具有高效率、大功率的新型GaN射频功率器件研究,针对大栅宽器件模型准确度需求,在可缩放模型基础上建立有源补偿子电路,有效提高GaN器件大信号模型仿真准确度;针对高效率基站发射模块需求,研究GaN器件的谐波阻抗特性,开展谐波特性仿真与匹配方法研究,进一步提升器件效率指标;针对大功率GaN器件散热需求,开展密集型源极通孔技术研究,结合器件关键参数,实现器件工作结温优化。
(二)课题考核指标:研制出满足5G通信基站应用要求的S波段高效率、大功率GaN微波功率器件,并在5G通信基站中进行试用,器件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工作频率2.5-2.7GHz,输出功率大于80W,功率附加效率大于60%,功率增益大于15dB,频带宽度大于200MHz。微波功率器件的制造成品率大于85%。课题完成后,新产品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年。
项目2. 关键半导体材料制备技术研发
2.2课题:面向新一代显示应用的OLED材料制备及面板技术
(一)课题研究内容:(1)针对OLED发光层红光、绿光材料依赖磷光材料寿命较长,蓝光材料为有机材料寿命较短的不均衡问题,研究全有机化合物三线态和单线态激子转化效能提高机理,突破单线态25%效能发光限制,实现红、绿、蓝发光材料全有机化,解决OLED寿命问题。(2)针对OLED现有的蒸镀工艺材料浪费大,不便于大尺寸操作的问题,研究分子结构与功能和可溶性的对应关系,开发出相关墨水产品,实现咖啡环效应对性能影响的最小化。(3)研究QD作为发光层对其余功能层的特殊要求,突破无机QD材料与有机功能层界面问题,解决双介质界面载流子传输难题。(4)开发高辉度与广色域染料色阻、高透光白色光阻、高迁移靶材、长效使用的蚀刻液、高解析光刻胶、高透光低阻抗透明电极、高穿透率抗UV的短波长蓝光吸收材料、高效蓝光光材料、高迁移电子与电洞材料、高透明的封装材料等。(5)开发和整合工艺制程,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制程、有机材料蒸镀、金属材料蒸镀、有机发光器件封装工艺、关键膜片贴合工艺、激光切割等;(6)开发模组机构,包括散热叠构、光学效能提升等;(7)开发驱动信号处理技术,包括信号补偿、亮度不均匀消除(De-mura)、系统信号整合等;(8)开发面板技术,包括驱动背板、显示单元、发光单元、封装保护等。
(二)课题考核指标:(1)红光OLED发光指标:电压≤3.5V,效率=70cd/A (@ RX>0.683~0.685),寿命≥1600hr (T95) (@6000nit);绿光OLED发光指标:电压≤3.5V,效率=170cd/A (@ GX≤0.240),寿命≥1200hr(T95) (@10000nit);蓝光OLED发光指标:电压<4 V,效率>7 .5cd/A (@ CIEy=0.045),寿命LT95>1000 hr(@1200 nit);(2)印刷制程的功能层材料指标:喷墨墨水的粘度为3-15cP和表面张力的调控;(3)搭配QD材料使用的功能层材料指标:色彩表现力好,覆盖的色域大于100%NTSC;发光效率高,量子效率高达90%,光稳定性好;寿命长。(4)可以搭配3T1C驱动补偿的高稳定性金属氧化物半导体(μ≥10cm2/Vs, Vth -1.5~2V,Ion/Ioff≥108V, SS≤0.4V/decade;稳定性PBTS(VGS/VDS=20/0V, temp.=70℃, stress time=7200s) Vth shift≤1V,NBTS(VGS/VDS=-20/0V, temp.=70℃, stress time=7200s) Vth shift≤1V,NBTIS(VGS/VDS=-20/0V, temp.=70℃, light=2000nits, stress time=7200s) Vth shift≤3V);(5)白光器件:12V 90cd/A,色转换层NTSC>90%,辉度>60%;(6)65" 8K OLED TV产品规格:解析度(120 ppi)、开口率(≥40%)、色温与亮度(6500K/400nits)、驱动补偿(3T1C+外补偿讯号);信赖性则需保证在高低温冲击环境下-20/80℃,放置10天后仍能够正常点亮且无明显新增的坏点;(7)课题完成后,新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年。
项目3:高端极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
3.1课题:新一代动态随机存储器和面向极端环境的存储器控制芯片
(一)课题研究内容:(1)研究新一代高速、大容量、低功耗动态随机存储器,重点突破存储器架构设计技术、新一代存储器高速接口技术、高性能数据传输技术、内嵌自检测修复技术和电源功耗管理等技术,研究循环冗余码校验、温度控制刷新、读写时序自动校准、多种自刷新模式、免疫功能和提高可靠性支持封装后再修复等技术。实现自主内存芯片产品,兼容国际标准,填补国内空白。(2)面向我国航空航天舰船军工及高端工业领域对满足极限环境下高可靠性存储系统自主可控的需求,研究:1)高可靠性存储设备控制芯片,适应航天航空等高可靠性环境,具有超强数据纠错能力、多级冗余容灾机制、端到端保护以及SRAM、DRAM纠错等能力。研究遥感数据专用通讯协议,摆脱SATA/PCIe等美国主导的通用存储协议限制,提高遥感数据接口协议传输效率。兼容通用SATA/PCIe接口,能够适配通用存储设备需求,提高市场化能力。2)研究智能化存储阵列控制芯片,满足光学遥感、雷达数据等高速数据采集需求;研究存储阵列多通道并行处理、冗余备份等阵列管理技术,能够同时兼容微小卫星及大卫星存储系统需求;研究具有高扩展性及高可靠性的星载文件系统技术;研究基于存算一体化的在轨(机载)遥感数据时空网格化协处理器技术;研究在轨(机载)遥感数据网格化管理技术。
(二)课题考核指标:(1)存储器指标:采用先进的25nm或以下先进DRAM工艺,基于高端三维集成工艺,开发标准DRAM存储芯片。容量不低于8Gb,接口数据规格支持X8和X16,数据速率不低于2666Mbps,双供电电压分别不高于1.2V和2.5V。所开发产品兼容国际JEDEC标准。申请相关核心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集成电路布图登记不少于1项。(2)存储设备控制芯片指标:支持SATA、PCIe、高速传感器数据专用等高速总线接口,数据通讯总带宽不少于12Gpbs;支持不少于1KB/80bit的ECC纠错引擎;支持NAND控制器多片、多通道RAID容错;双核高性能RISC处理器,主频大于400MHz,支持面向应用的智能数据结构管理;支持2D/3D多种存储芯片,片选数目不小于48个;具有端到端保护,SRAM/DDR纠错功能;-55~+125摄氏度工作温度;总剂量辐射能力(参数和功能):100KRADs(Si);单粒子闩锁效应优于(LET)75 MeV-cm2/mg;单粒子翻转效应优于1E-4Error/Component/Day;集成温度传感器和电压检测器,有效监测和监控内部温度和外部电压的异常,提高控制器可靠性。(3)智能化存储阵列控制芯片性能指标:支持通用SATA/PCIE及基于上述高可靠性存储芯片的存储设备不小于10个;阵列总带宽不低于120Gbps;存储容量不低于120TByte;具有遥感数据文件管理能力;具有遥感数据网格化管理能力;阵列通道具备RAID5数据保护能力;阵列通道具备冗余备份管理能力。(4)课题完成后,新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年。
附件3
陕西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
科技重大专项(第一批)课题申报指南
为落实陕西省关于《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形成300万辆汽车产业实施意见》,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求,立足我省汽车产业自身发展的能力清单、特色优势、产品特点、人才现状,重点解决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推动我省汽车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经陕西省科技重大专项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审议决定,启动实施陕西省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领域科技重大专项。根据重大专项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按照“成熟一项,论证一项,启动一项”的原则,现发布陕西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科技重大专项第一批课题申报指南。
一、专项总体目标
本重大专项以《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汽车行业投资管理办法》等国家最新政策文件为指导,结合陕西省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结构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瞄准全球技术和产业制高点,以汽车产品研发能力提升为目标,以重大关键技术突破为核心、关键生产能力提升为根本,重点围绕纯电驱动汽车、新型节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三个技术方向,构建基础前沿研究、工程技术攻关、典型应用示范有机协同的全创新链条,并通过专项实施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品,培育一批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汽车龙头企业,有效推动我省汽车产业朝着“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方向转型升级。
二、总体布局及要求
(一)本重大专项共设置了纯电驱动汽车、新型节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3个项目。
(二)本批启动纯电驱动汽车专项中1个项目,共1个课题。每个课题原则上仅支持1项。
(三)申报要求
1.申报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1.2)的课题研究任务进行申报。研究内容应涵盖标题下指南所列全部研究内容,可提出超出指南所列研究内容,但占比不得超出20%。申报课题应达到或高于指南所列考核指标。
2.课题下设子课题数不超过4个,每个课题参研单位原则上不超过6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课题中每个子课题设1名子课题负责人。
3.课题由龙头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化运行的新型研发机构牵头申报。鼓励牵头单位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申报,子课题承担单位或参与单位不限为本省法人单位。
4.课题采取“竞争择优”方式评审立项,省财政资助不超过课题的总经费30%,立项后按实施进度给予事前资助。
5.课题的执行期为4年(共48个月),具体执行时间以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任务书签署时间为准。
6.陕西省科技重大专项聚焦产品或产业化目标,原则要求课题完成时技术就绪度达到7—9级。
7.课题进入产业化阶段(7级及以上),牵头单位须联合省内上下游配套企业参与实施。
三、重点任务
项目1:纯电驱动汽车
1.1高效率高性价比增程式商用车整车关键技术
(一)课题研究内容:针对整车经济性、动力性、制动性与操纵稳定性等关键问题开展增程式商用车能量管理与整车智能控制技术研究;研究整车增程器-电池-电机-控制器的热管理技术;研究高功率密度、高转速、高平顺性、一体化设计的全数字化多挡位集成电机-电驱动桥技术,开发增程式商用车多挡位集成电驱桥及其控制系统;研究增程器的内燃机-发电机一体化集成控制技术;研发增程式商用车电动化底盘及整车集成技术。
(二)课题考核指标:内燃机增程器系统比功率≥0.65kW/kg,内燃机增程器发动机比油耗≤220g/kWh,发电机系统最高效率≥96%;机电耦合系统机械传动效率≥93%;多挡位集成电驱动桥相比传统驱动方案质量降低≥30%,B10寿命≥80万公里,集成驱动电机峰值功率密度≥1.2kW/kg,电机控制器比功率≥40kW/L;开发纯电驱动轻/中/重型系列商用车:30分钟最高车速≥70km/h,最大爬坡度≥25%,电耗≤3.2kW•h/100km•t(工况法);全气候(环境温度范围覆盖-20℃到40℃)续驶里程≥250km(工况法);电制动降低电能消耗25%以上(工况法);量产目标额产能指标≥1000台/年;与同类型纯电动汽车相比,增程式商用车成本增加≤10%;项目量产后,销售收入增加不少于1亿元。
附件4
陕西省“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技术研发
及产业化示范”科技重大专项
(第一批)课题申报指南
陕西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苹果集中连片种植区,苹果产业已成为我省重要的农业优势产业,在农民致富、农村稳定、农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推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现“千亿级”产业发展目标,经陕西省科技重大专项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审议决定,启动实施陕西省现代农业领域科技重大专项。根据重大专项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按照“成熟一项,论证一项,启动一项”的原则,现发布陕西省“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示范”科技重大专项第一批课题申报指南。
一、专项总体目标
本专项重点围绕省委省政府“3+X”特色农业工程中提出的苹果产业抓好“种苗、布局、有机肥”三个关键问题,完成品种选育、栽培管理、病虫防治、机械智能、加工贮藏等苹果产业重点关键技术攻关、重点战略产品研发及重点科技工程建设任务,建立国际知名的苹果产业研发团队,建设国际领先的现代苹果科技示范基地,使陕西成为苹果现代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高地,引领中国苹果产业发展的趋势,助力陕西农业供给侧改革和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效益倍增,为陕西苹果实现千亿元大产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总体布局及要求
(一)本重大专项围绕苹果共设置了品种和砧木选育、优质高产技术研发、病虫害绿色防控、果园机械装备研制、采后减耗增值、示范基地建设等6个研究方向。
(二)本批拟启动6个项目,共12个课题。每个课题原则上仅支持1项。
(三)申报要求
1.申报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1.2)的课题研究任务进行申报。研究内容应涵盖标题下指南所列全部研究内容,可提出超出指南所列研究内容,但占比不得超出20%。申报课题应达到或高于指南所列考核指标。
2.课题下设子课题数不超过4个,每个课题参研单位原则上不超过6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课题中每个子课题设1名子课题负责人。
3.课题由省内法人单位牵头申报(详见具体课题申报单位要求)。子课题承担单位或参与单位不限为本省法人单位。
4.课题采取“竞争择优”方式评审立项,省财政资助不超过课题总经费的50%,立项后按实施进度给予事前资助。
5.课题的执行期为5年(共60个月),具体时间执行时间以立项后签署的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任务书为准。
三、重点任务
项目1:苹果抗逆矮化砧木和优质新品种选育及种苗产业化
1.1课题:苹果抗逆矮化砧木选育
(一)课题研究内容:针对陕西苹果产业缺乏抗逆矮化砧木的卡脖子问题,对现有野生和矮化砧木资源抗旱、抗寒、耐盐碱及养分、水分利用效率进行综合评价,以抗逆、优异的苹果砧木为核心亲本进行常规杂交选育,并利用乔化砧木无性化相关技术,在不同生态区开展苗期抗逆性田间试验,选育抗逆、易成花、繁殖性强的矮化砧木品种2-3个。
(二)课题考核指标:选育1-2个应用于关中地区和渭北南部的砧木,矮化性、早果性、生产效率与M9-T337相当,水分利用率提高20%以上;选育1-2个应用于渭北北部和陕北山地的砧木,矮化性、生产效率达到或超过M26,抗寒性、抗旱性优于M9-T337。
1.2课题:苹果现代育种技术研发和特色新种质创制
(一)课题研究内容:以改善苹果种质结构,选育突破性的鲜食、特色新品种为目标,围绕果实色泽、糖酸、功能性成分及矮化、抗性等苹果重要农艺性状开发分子标记,开展分子设计育种、诱变育种、倍性育种等现代育种技术研发,建立快速、高效、省力的育种技术,创制特色苹果新种质。
(二)课题考核指标:建立快速、实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3-5个,精准率达到95%以上,制定分子设计育种、诱变育种、倍性育种等技术规程2-3套,缩短育种周期30%以上。创制特色苹果新种质8个以上。
1.3课题:苹果优质新品种选育及新优品种示范应用
(一)课题研究内容:针对陕西苹果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以优质、抗逆、省力化为主要育种目标,重点开展苹果新品种选育、现有良种评价筛选及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选择核心亲本和骨干亲本,进行常规杂交育种和远缘杂交育种,并对现有主栽品种进行芽变选种,完善苹果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培育优质、丰产、易管理、抗性强的熟期配套的系列新品种。对现有试验示范的新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宜陕西不同生态区的更新换代品种,研究配套栽培技术,建立新品种示范基地。
(二)课题考核指标:选育出免套袋(色泽:红黄搭配)、不同熟期、不同大小、脆甜、耐贮、具香味等苹果新品种2-4个,通过品种审定或登记,综合性状超过现有主栽品种;形成陕西苹果品种区域布局优化方案,提出更新换代新优发展品种3-5个,建立不同环境特点的示范应用基地3-5个,总面积5000亩以上。
(三)申报单位要求:限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结合。
1.4课题:苹果砧穗组合评价及种苗产业化
(一)课题研究内容:针对现有苹果矮化砧木综合抗逆性差,砧穗组合不合理,老园更新重茬障碍突出、苗木质量差、病毒病严重等问题,在不同生态类型苹果产区,对当前主栽品种及砧木和项目新选育品种及砧木设计的砧穗组合从树势、早果性、品质、产量、抗逆性等进行系统评价,提出适宜陕西不同生态区的优良砧穗组合。开展优良砧穗组合病毒检测与脱毒技术体系研发和集成,研究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及其与热处理相结合的脱毒原种材料获取方法,建立苹果脱毒分枝大苗繁育、贮藏、运输的集成技术体系,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脱毒原种保存圃、采穗圃和苗木繁育基地。
(二)课题考核指标:提出适宜陕西不同生态区苹果优良砧穗组合区划方案1套,建立新型病毒快速检测和脱毒技术各1套,实现脱除病毒的品种和砧木数量不少于10个,所有主栽品种使用脱毒苗(脱除苹果花叶病毒等主要病毒),建立3-5个项目主推品种脱毒采穗圃300亩,形成苹果脱毒优质壮苗产业化技术体系1套;繁育脱毒优质壮苗1000万株,新建果园脱毒优质大苗采用率提高50%以上,建园栽植成活率提高到95%以上,结果期提前1年以上,节约生产成本15%以上。
(三)申报单位要求:限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结合。
项目2:苹果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2.1课题:果园地力提升及有机替代化肥减肥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一)课题研究内容:围绕“地力提升、减肥增效”的总体目标,开展果树枝条、秸秆堆肥,制作生物炭等资源化利用,畜禽粪便及农家肥清洁化处理,高效有机水溶性肥料研发。研发果园土壤微生物菌剂或菌肥、土壤调理修复剂及改良技术,修复果园土壤,提升地力。研发有机无机平衡、氮磷钾平衡、大中微量元素平衡等平衡施肥技术和绿肥种植配套技术,构建果园土壤管理技术体系。研究提出不同生态区、不同栽培模式、不同树龄果园的提质增效栽培管理技术并进行示范应用。
(二)课题考核指标:研发形成高效有机堆肥腐解剂、土壤改良剂等微生物菌剂2-3个;研发商品有机肥、生物菌肥、土壤调理剂、有机水溶肥等新产品5个以上;形成土壤地力提升和有机替代化肥减施增效关键技术3-5个;集成不同区域不同土壤条件下土壤地力提升和有机替代化肥减施增效综合技术体系3-5套;建立有机替代示范园6处,面积2000亩以上。通过技术实施和产品应用,实现示范区果园土壤有机质提升10%以上,化肥用量减少30%以上,实现提质增效。
(三)申报单位要求: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须有肥料生产能力和大型果园的企业参与。
项目3:苹果重大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3.1课题:苹果重大病害绿色防控技术及产品研发
(一)课题研究内容:在解析苹果树腐烂病、褐斑病、轮纹病等重大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基础上探索其成灾关键因子,建立监测预警技术;研究重大病害种苗带菌及传播情况;开发生物菌剂,并研发植物诱抗剂、生防菌剂、生物农药的田间应用技术;集成创新适用于我省不同产区的安全高效持久防控技术体系,并进行示范。
(二)课题考核指标:揭示苹果重大病害成灾关键影响因子2-3个,开发苹果病害检测预警系统1套;建立苹果重大枝干病害种苗带菌可视化分子检测技术1套;研发植物诱抗剂、生防菌剂及生物农药精准施用技术3套;开发生物菌剂2个;集成适用于陕西不同苹果产区重大病害安全高效防控技术体系1-2套,并在全省推广应用10万亩次。核心示范园苹果轮纹病和腐烂病发病率控制在5%以下,苹果褐斑病落叶率控制在8%以下,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20%以上,生物防治的比例达到50%以上。
3.2课题:苹果重大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产品研发
(一)课题研究内容:解析苹果园桃小食心虫、苹果全爪螨、金纹细蛾、苹果黄蚜等重大害虫发生规律,监测苹果园重大害虫对不同农药的抗药性水平、在不同环境下的种群动态与变化,揭示影响重大害虫成灾规律的关键因子;研发苹果园重大害虫性诱剂诱捕防治、迷向防治、生物农药防治、物理防治及农药精准科学应用技术,集成建立适用于陕西不同产区苹果套袋和无袋栽培条件下的害虫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并进行示范。
(二)课题考核指标:研发苹果园重大害虫生物农药防治、物理防治及农药精准科学应用技术3-5套,建立苹果园重大害虫抗药性分子标记快速监测技术1-2项,研发苹果园食心虫、金纹细蛾等虫害互联网实时监测预警技术1-2项,研发苹果重大害虫新型高效微生物杀虫剂及其应用技术1-2项,集成苹果园重大害虫绿色防控体系1-2套,并在陕西省苹果产区推广应用10万亩次。核心示范园害虫危害损失控制在8%以下、桃小心虫发生率控制在3%以下,金纹细蛾发生率控制在3%以下,苹果全爪螨发生率控制在5%以下,苹果黄蚜发生率控制在1%以下,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30%-40%,生物防治的比例达到50%以上。
(三)申报单位要求:限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结合。
项目4:果园机械化与智能化关键装备研制及应用
4.1课题:苹果园新型实用小型作业机械研制
(一)课题研究内容:针对陕西乔化苹果园郁闭,作业空间狭窄,大中型机械难以作业,施药、施肥、除草、疏花疏果等主要生产环节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人力成本高及人员安全难以保证等问题,融合农机和园艺技术,优化对靶变量施药、开沟/挖坑—施肥—覆土联合作业、避障除草等技术,研发先进实用的机、电、液、控一体化系统,创制遥控型成套果园专用履带拖拉机、小型弥雾机、小型施肥覆土机、小型割草机、轻简型疏花机械和小型升降作业平台等6种果园作业装备;制定相应的果园机械作业技术规范,在郁闭型苹果园开展应用示范。
(二)课题考核指标:小型遥控履带拖拉机功率≥30hps,无级变速,多点动力输出;小型苹果园弥雾机作业效率≥8亩/小时,药液覆盖量≥15滴/平方厘米,药箱容积≥200升,遥控距离≥100米;小型苹果园施肥机最大施肥深度35厘米,施肥量遥控可调,作业速度≥600米/小时,遥控距离≥100米;小型苹果园割草机最高作业速度10千米/小时,最小割茬5厘米,最大割幅0.9米,遥控距离≥100米;轻简型疏花机械最大疏花高度≥3.5米,整机重量≤200千克;小型升降作业平台最大升起高度2米,最大承载重量200公斤;构建示范基地≥2个;示范面积≥2000亩。申报专利、软著5-8项。
(三)申报单位要求:限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结合。
4.2课题:基于物联网的苹果质量安全监管和溯源系统研制与应用示范
(一)课题研究内容:针对陕西苹果园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溯源技术落后等问题,集成物联网、大数据、机器学习、云计算及区块链技术,研发基于苹果生产、供应、销售全产业链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利用RFID设备、条码设备、无线网络设备进行苹果种植、储藏与流通、市场销售等数据采集,构建基于果园管理专家知识库、栽培管理技术库、贮藏与物流技术库、市场销售信息库的基础数据模型,用于苹果种植管理、贮藏与流通管理、市场准入管理、苹果零售管理等业务处理,实现果园管理指导、苹果产品全程追溯、召回分析、品质检测多维分析、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等功能。
(二)课题考核指标:形成苹果产品质量监管标准与溯源编码标准各1套,获得行业协会以上批准的标准;研发适合苹果生产过程监管、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溯源系统1套,在示范基地部署可靠运行;构建苹果质量安全监管与溯源示范基地2个,积累相关生产监管和安全监控数据;系统接入方式3种以上,本地响应时间小于100毫秒,互联网查询响应时间3秒~5秒,数据存储能力PB级,溯源准确率≥98%,苹果产品种类≥5种,示范推广面积不少于1000亩。
(三)申报单位要求:限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结合。
项目5:苹果采后减耗和加工增值技术及产品研发
5.1课题:苹果采后商品化处理及高效冷链物流新技术研发
(一)课题研究内容:针对当前陕西苹果采后商品化处理与冷链物流技术落后,商品化处理率低,冷链物流不完善,采后贮藏设施不足等问题,研究苹果采后果实品质变化规律,研发苹果采后果实品质保持技术及冷链技术,制定苹果冷藏库和气调库建设管理规范。研发针对性明确、实用性、通用性强的用于判断采收成熟度、最佳食用期、水心病、损伤度等智能化现场快速检验仪和智能APP。研究建立贮藏和流通过程中主要生理病害的预警系统和侵染性病害的绿色防控体系;研发苹果采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建立冷链物流大数据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构建陕西苹果智慧冷链物流综合服务平台。
(二)课题考核指标:研制苹果采后病害和品质快速检测技术3-5 项,开发苹果贮藏安全期预警标记物2-3个,果实冷链运输智能终端1个,升级优化苹果采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1套,集成苹果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和冷链物流技术各1套,制定企业标准3-5项。主要技术指标为:苹果采后损失率降低5%,苹果采后商品化处理率提高15%,苹果增值20%以上。
(三)申报单位要求:限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结合。
项目6:苹果现代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6.1课题:渭北南部苹果产业带矮化集约高效栽培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一)课题研究内容:在渭北南部苹果产业带,试验示范适合灌区的矮化自根砧密植现代果园新模式,新优品种、砧木、砧穗组合及矮化良种苗木培育技术,便于机械化操作、配套水肥一体化设施的建园技术,高纺锤形整形、肥水高效利用、化学疏花疏果及不套袋栽培等省力化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果品贮藏技术,集成苹果矮化良种苗木繁育技术体系、矮化集约高效栽培模式及配套关键技术体系,进行大面积生产示范。
(二)课题考核指标:形成灌区矮砧苹果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1套,矮化良种苗木繁育技术规程1套,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矮化集约高效栽培示范园14000亩,辐射带动面积50万亩,新品种推广面积15万亩。主要技术指标为:矮化自根砧脱毒带分枝壮苗达到6个分枝以上、育苗数量500万株以上;示范园建园后幼树早期产量达到第4年亩产1000公斤以上、第5年亩产2000公斤以上,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达到15%以上,商品果率90%以上,减少化肥农药用量20%以上,降低人工成本30%以上,年均综合经济效益提高15%以上,项目结束时较启动前提高50%以上。
(三)申报单位要求:限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结合。
6.2课题:渭北北部苹果优质高效生产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一)课题研究内容:在渭北北部苹果产业带,新建园试验示范适合渭北旱塬发展的新优品种以及砧穗组合,试验示范渭北旱塬规范化建园、水肥土高效利用、高光效树形培养、化学疏花疏果、不套袋栽培、果园机械化等抗旱节水及省力化栽培体系;老果园试验示范低效园改造及提质增效技术,集成以间伐和改形为核心,果园生草、肥水高效利用、病虫害安全防控为关键的老果园提质增效技术体系。
(二)课题考核指标:集成渭北旱塬新果园规范化建园及管理技术规程1套,老果园提质增效技术规程1套。建立核心科技示范园10000亩,辐射带动面积100万亩,新品种推广面积25万亩。主要技术指标为:核心示范园有机质达到1.2%以上,盛果期亩产2000公斤以上,可溶性固形物达到15%以上,商品果率90%以上,年均经济效益提高15%以上,项目结束时较启动前提高60%以上。
(三)申报单位要求:限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