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0年上海市科技兴农项目申报指南
为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科技与产业有效结合,围绕乡村振兴、都市现代绿色农业等重大战略,聚焦“三园”工程建设,实施2020年科技兴农项目。现发布申报指南如下:
一、指南内容
专题一: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应用
围绕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目标,聚焦现代农业新品种培育、产业链开发、健康养殖等方面,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增加优质、安全、绿色农产品供给,提升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居民消费升级需求。
课题1、草莓穴盘苗规模化高效育苗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
研究内容:针对上海地区草莓生产用苗易受病毒病侵染问题,筛选和优化高效育苗技术,探索一套草莓规模化优质高效穴盘育苗关键技术,建设草莓穴盘苗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示范应用基地,在上海草莓主产区示范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研发1套规模化草莓穴盘苗绿色繁育关键技术体系,研制草莓穴盘苗繁育低成本实用基质配方、穴盘苗生产标准、穴盘苗产业化生产技术规范;建立规模化繁育基地200亩,年繁育穴盘苗1300万株,优质商品苗率达95%以上,商品苗带病毒率4%以下,育苗过程中减少化学农药20%,应用于生产减少化学农药15%。
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
课题2、上海地区“双淡”保供蔬菜新优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
研究内容:针对上海地区7-9月和12-2月蔬菜生产淡季,开展以叶菜为主的蔬菜新优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创制对高温高湿、低温弱光具有较强适应性且品质优良的蔬菜新种质,对地方特色蔬菜资源开展提纯复壮和创新利用,选育出耐热耐湿、耐低温弱光、品质优良,能适应机械化播种、移栽或采收的蔬菜新品种。在蔬菜保护区(镇)核心蔬菜基地内集成示范,丰富双淡期间蔬菜品种,提高蔬菜供应量。
考核指标:获得高温高湿或低温弱光条件下品质优异的新种质10份,选育适应上海地区夏淡和冬淡生产的蔬菜新品种6个,申请植物新品种权3个,申请登记或认定品种6个;在蔬菜保护区(镇)建立核心基地3-4个,集成示范面积2000亩以上,基地淡季蔬菜品种增加3个以上,产量提高30%以上,采收期延长15天以上。
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
课题3、红柚全产业链开发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根据上海地区的气候特征,引种筛选红柚等柑橘品种,建立品种资源圃;采用生态有机栽培方式和省力化模式,建立红柚有机种植示范基地,优化红柚深加工工艺流程,应用现代化的加工设备,开发加工产品,延伸红柚的产业链,促进以“红柚”为主题的休闲采摘、体验观光产业发展。
考核指标:引进红柚等柑橘新品种50个,建立品种资源圃10亩;筛选出适宜上海地区栽培的红柚品种2个以上,繁苗5万株;形成有机红柚省力化高效生产技术规程,建立1个示范基地,面积300亩,辐射推广面积1000亩,节省人工30%;开发具有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红柚加工新产品2个以上。
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
课题4、饲料禁抗后生猪健康绿色养殖关键技术集成示范
研究内容:为了保障停止使用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后的生猪健康养殖,在本市猪场开展“无抗”添加养殖模式评估,通过疾病监测、动物源细菌耐药性和抗菌药物、重金属残留监测,切实掌握养殖关键控制点;研究发酵饲料、酶制剂、植物精油等新型、安全、高效的饲料添加剂产品,优化饲料配方,开展效果试验;建立“无抗”添加养殖技术规范,并在本市规模化猪场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形成饲料禁抗后生猪健康养殖监测报告1份;研制3个新型替抗饲料添加剂,优化饲料配方工艺,形成饲料生产加工技术规范;形成1套饲料禁抗后生猪绿色养殖技术规范,在2-3家猪场开展示范应用,全群死亡率控制在10%以下,日增重提高5%,料肉比下降5%。
实施期限: 不超过3年
专题二:种源农业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以促进花卉、食用菌、肉羊、藜麦等具有较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产业提升为目标,研发适合本市种养的优良品种,形成高效种源生产技术体系。
课题5、适生性球根花卉规模化繁育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研究内容:针对崇明世界级生态岛、海上花岛及崇明花卉产业体系构建等需求,引进球根花卉资源,构建球根花卉综合评价标准体系,筛选观赏价值高、适宜露地栽培等目标性状的优良品种。建立籽球高效繁育技术体系,开展田间商品球规模化生产与机械化应用等关键技术研究,结合农业秸秆应用、高效水肥管理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农艺措施,研发种球繁育与花田景观相结合的栽培技术,并建立种球分级、消毒与贮藏等采后处理技术体系,通过核心基地示范应用和带动周边基地生产,形成产业化发展模式。
考核指标:引进郁金香、欧洲水仙、朱顶红、百合、球根鸢尾、紫娇花等球根花卉品种资源100个,形成花卉适生性综合评价标准体系,筛选适宜品种20个以上;形成6种球根花卉种球规模化繁育、绿色生产栽培和采后处理技术企业规程,建立1个集良种繁育和新技术研发于一体的核心示范基地300亩,带动2个产业化生产基地,实现500亩规模化球根花卉繁育和推广种植示范,申请发明专利2项。
实施期限:不超过2年
课题6、工厂化食用菌优质种质创制与新品种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上海工厂化栽培的优势食用菌品种,构建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和育种平台,利用优良的种质资源、建立先进的育种技术、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并对新品种的种性维护技术、稳产高产技术等工厂化栽培的核心技术开展攻关,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的工厂化栽培技术体系并进行产业示范。
考核指标:建立含有100份以上的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种质资源库,创制出生产周期、产量等核心指标优于主栽食用菌品种的新种质(双孢蘑菇、金针菇等)3份以上,获得2个具有明显优点的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并在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企业示范应用,其中1个新品种在示范企业中品种替代率达到30%以上。
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
课题7、上海肉羊品种遗传改良及健康绿色养殖技术示范推广
研究内容:建立上海饲养肉羊品种(湖羊和崇明白山羊)生产性能测定体系,开展性能测定;利用分子技术分析研究群体遗传结构、种质特性,挖掘繁殖性状的有利基因;开展本品种选育、遗传评估以及杂交生产研究;设计开发基于物联网的肉羊生产育种信息管理系统;研究肉羊营养标准、绿色养殖技术及羔羊早期断奶和保育技术,建立规模化肉羊场生物安全体系。
考核指标:湖羊核心群基础母羊数量扩增到1500只以上,每年种羊测定数量不低于800只,成年湖羊屠宰率公羊55.5%以上、母羊52.5%以上;挖掘与湖羊繁殖等重要性状关联的SNP标记10个以上;设计完成基于物联网的肉羊生产育种信息管理系统1个,形成湖羊不同生长阶段营养指标企业标准1套,提交国家肉羊核心育种场申报材料1套;筛选崇明白山羊优秀杂交组合1个,杂种羊12月龄体重比纯种崇明白山羊提高25%以上;形成1套崇明白山羊绿色饲养技术规程以及羔羊代乳料配方1个;形成规模化肉羊场布病等人畜共患病净化技术规程1套;崇明白山羊试验基地通过绿色认证。
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
课题8、藜麦种质创新与新品种栽培配套技术的优化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高产、优质、耐逆等特性,开展藜麦种源创制与相应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重点对首批在本市试种成功的2-3个藜麦品种进行提纯与复壮,通过精准杂交、突变体筛选等方法获得高产优质新品系;优化藜麦配套栽培技术,形成适合上海及邻近地区的藜麦高产、优质、有机种植技术规范,并建立机械化生产体系和规模化示范基地。
考核指标:育成适合上海地区种植的藜麦新品种1个,亩产量达到200公斤,品质达到国家藜麦(米)优级标准;获得适合长三角地区的高产优质新品系1个,编制1套藜麦高产、优质、有机种植和机械化操作技术规范,建成100亩规模的示范基地3个。
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
专题三:智慧装备农业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示范农业生产智能装备与技术,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与服务中的应用,提升农业智能化生产、精准化管理水平。
课题9、鲜食玉米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
研究内容:为了探索适宜本市的鲜食玉米绿色高效机械化生产技术,研制中小型起垄、拱棚覆膜、中耕除草、滴灌带回收等装备,改进整耕地兼有机肥撒施、全自动移栽等装备,并改良配套农艺,集成示范应用起垄施肥覆膜一体化机械、鲜果穗收获机一次完成摘穗、输送、自动卸货作业等模式,并研究形成农机农艺配套技术。
考核指标:研制适合本地鲜食玉米机械化生产的中小型起垄、拱棚覆膜、中耕除草等装备4套,作业效率较人工操作提升10倍以上;形成机械化绿色生产技术规程,建立鲜食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2个,机械化率达到90%,劳动力成本减少30%,化肥减量30%以上,化学农药减量20%以上,亩增收1000元以上,累计示范面积1000亩次,基地实现生产全程可追溯并申请绿色认证,带动周边机械化生产面积4000亩次以上。
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
课题10、果树机械化生产装备选型及主要环节配套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本市桃、梨等主栽果树省力化、机械化栽培,筛选出经济适用的耕整地、开沟施肥、植保、修剪和转运等农机装备,并研究与装备应用配套的栽培、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农艺技术。建立果园农艺和装备融合示范点,树立标杆果园,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支撑技术。
考核指标:选型果园耕整地、施肥、植保、修剪、转运等主要环节农机装备,形成1套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果树“省力化”栽培生产技术规范;建立3个200亩以上的农机农艺结合示范基地,与传统果树生产模式相比,主要环节用工量减少30%,机械化率达到60%,基地绿色食品认证率达100%。
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
课题11、绿叶菜机械化信息化技术融合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通过设施内空气、土壤等数据的自动采集,实现绿叶菜设施环境和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提升机具性能,优化农艺流程,实现绿叶菜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采后处理实现包装上市。开展绿叶菜机械化连续多茬次生产的土壤质量保育、绿色防控等技术研究,集成示范农机、品种和农艺技术,形成以鸡毛菜全程机械化为主的周年绿叶菜生产模式和作业规范。
考核指标:建立7000m2智能化管控生产基地,实现温度、湿度等生产多因子数据采集和执行机构自动运行;形成以鸡毛菜全程机械化为主的绿叶菜周年生产茬口和作业规范,鸡毛菜生产过程机械化率100%;建立周年绿叶菜全程机械化和精准灌溉应用示范基地100亩,每亩年总产量与传统生产相当,生产效率提高5倍以上,产品在全市不低于200家终端销售且周年供应。
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
课题12、池塘养殖水质原位净化装备研发与应用
研究内容:基于池塘养殖水体有机物的污染程度,研究高效微生物菌群效能、缓释型微生物菌群植入、微生物碳源载体等技术,研制复合微生物反应器和微纳米曝气一体化装备,并在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基地应用,实现原位处理净化池塘养殖水体;构建绿色生态工程化养殖模式,养殖水环境符合绿色水产品认证的地理环境要求。
考核指标:研制出复合微生物反应器和微纳米曝气装置一体化的池塘养殖水质原位净化装备,可连续无故障运行2400小时以上,与传统设备相比节能20%;在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应用水质原位净化装备120套,示范面积500亩,南美白对虾亩产量达400公斤,基地养殖环境符合绿色水产品认证的地理环境水质指标要求,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形成南美白对虾绿色生态工程化养殖技术规范1项、授权专利3项。
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
课题13、南美白对虾标准化养殖设施及绿色高效养殖模式的研究示范
研究内容:为持续推动上海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创制标准化、大跨度、环保节能、低成本的养殖池塘设施,并开展设施条件下南美白对虾苗种放养、水质调控、饲料配比、病害防控等一系列配套技术研究,分析养殖周期、产量、质量的变化,提出南美白对虾绿色高效养殖模式和配套技术。
考核指标:创制2种不同跨度的南美白对虾养殖设施,形成1套集跨度、肩高、顶高、抗风雨性能等参数的养殖设施标准体系,并形成相关标准;形成南美白对虾绿色设施养殖技术规程,并在标准化养殖场建立示范点,面积35亩以上,年产出同比常规养殖提高50%以上,养殖成功率达到80%以上,养殖尾水达标排放。
实施期限:不超过2年
课题14、高效智能牧场TMR配套装备的研发与示范
研究内容:研制开发高效智能TMR配套农机设备,进一步提升奶牛TMR饲喂精准度;研制高效可伸缩臂青贮取料机,提高青贮取料效率、有效控制取料截面;研制圆盘式双层筛网饲草粉碎机,通过控制干草切割长度,达成日粮配比的理想物理状态;研究饲草粉碎收储、称重、排料一体化生产工艺,研制TMR“中央厨房”配套装备,并研发粗饲料加工密闭式除尘装备系统和信息化控制系统。
考核指标:研制出高效智能可伸缩臂青贮取料机2台,同功率下每小时取料量提升1倍;研制圆盘式双层筛网饲草粉碎机2台、滚筒式苜蓿草破切机2台,干草切割的宾州筛物理状态显著改善;研制智能型10仓位一体化饲草配料箱1套及信息化生产控制系统1套,每小时配料量提高1倍;研制粗饲料加工系统密闭式除尘装置1套,粉尘减排80%以上;并在1个基地示范应用,申请专利1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
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
课题15、绿叶菜智能化模块式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杭白菜、生菜等绿叶菜智能化模块式漂移栽培技术模式,研制生产所需关键装备,形成集模块化高速填装播种、智能化立体育苗自动输送、机器人点阵式高速移栽、蔬菜漂移栽培、自动化叶菜采收包装等模块于一体的绿叶菜生产流水线,提高育苗、定植、采收等生产环节作业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减少化肥农药使用。
考核指标:集成杭白菜、生菜等绿叶菜智能化模块式漂移栽培模式,形成相关技术规范,建成1条集模块化高速填装播种、智能化立体育苗自动输送、机器人点阵式高速移栽、蔬菜漂移栽培、自动化叶菜采收包装等模块于一体的绿叶菜生产流水线,建立示范基地100亩,苗盘填装播种效率达到17000穴/小时,幼苗移栽较常规机械移栽降低人工成本80%,模块式漂移栽培绿叶菜年产量达到35公斤/平方米,较常规保护地栽培减少化肥、农药使用70%以上,基地及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
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
专题四:生态循环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16、农药代谢精准安全评价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研究内容:为了促进我国农药代谢安全评价技术和标准与国际接轨,研究放射性标记前体与标记新农药的设计、合成与纯化,制备一批标记前体和标记新农药,构建标记前体和标记农药化合物库;基于同位素示踪与仪器分析前沿技术,攻克作物、畜禽与土壤等复杂基质中农药代谢物的溯源、组成精准甄别与结构鉴定等技术;明确新农药在植物、动物与环境主要代谢物及其代谢途径,提出新农药在农产品中残留定义,并构建农药精准代谢安评技术体系,制定标准操作程序。
考核指标:研制14C标记农药前体50个以上,14C标记农药化合物制品20个以上,构建同位素标记化合物库;创建农药在作物、畜禽及土壤环境中的代谢精准安全评价技术方法,制定标准操作程序100项以上;提交3种以上自主创制新农药的代谢报告;建立农药代谢精准安评技术服务平台,健全农药代谢试验GLP体系;申请发明专利3项。
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
课题17、绿色农业产地环境土壤质量提升关键技术集成示范
研究内容:围绕粮田、设施菜田、果园绿色农业发展,构建主要绿色农产品土壤质量评价体系与评估方法,并在本市通过绿色认证的生产基地进行评估应用;集成示范主要绿色农产品生产关键技术,形成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规程;研究制定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管理体系和绿色农业生产模式综合效益评估体系,开展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考核评估。
考核指标:形成粮田、设施菜田、果园主要绿色农产品土壤质量评估方法3套,评估50个绿色认证生产基地;形成土壤保育、平衡施肥、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绿色植保等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规程4个,在10个示范基地集成应用,示范推广面积5000亩;编制绿色农业生产模式综合效益评估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管理体系研究报告,编写地方标准2项。
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
课题18、基于作物营养强化的新型复合微生物菌剂开发及示范
研究内容:深度发掘根际微生物组资源,构建新型复合微生物菌剂,定向调控蔬菜土壤根际微生物组的功能,克服连作障碍,阻断土传病害,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同时可转化和富集作物营养,有效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考核指标:获得稳定的抗植物病害的新型功能微生物复合菌剂3种;获得作物促生长功能微生物菌剂3种;施用功能微生物菌剂后蔬菜(青菜、菠菜、生菜、番茄)的主要营养物质(维生素C、维生素B1、β-胡萝卜素、铁)含量提高5%以上,蔬菜增产10%以上,农药减施30%;形成施用新型复合微生物菌剂的蔬菜栽培技术规范,示范2000亩;申请专利6项,申请微生物菌剂登记证4项。
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
课题19、紫花苜蓿冬季栽培及轮作作物双减关键技术的研究示范
研究内容:建立紫花苜蓿优良种质资源库,筛选出适宜上海水稻、玉米轮作栽培的紫花苜蓿品种;兼顾绿肥生态功能以及苜蓿草产品生产的需求,研究化肥、农药双减的紫花苜蓿与水稻、玉米高产轮作栽培技术,研发紫花苜蓿草产品加工工艺,建立规模化紫花苜蓿生产与加工示范基地,推动上海紫花苜蓿产业发展。
考核指标:筛选出适宜上海冬季栽培的、满足生产、生态的紫花苜蓿品种2个,亩产量达3500公斤;建立紫花苜蓿与水稻、玉米生态化轮作栽培技术体系和技术规程,建立核心种植示范基地,示范推广2万亩次,在保证水稻和玉米增产的基础上,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降低20%以上;建立紫花苜蓿草产品规模化加工技术体系,开发紫花苜蓿草产品2项,粗蛋白含量达22%以上,申请发明专利3项。
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
专题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创新技术研究或示范
支持本市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自主或联合科研推广单位,开展农业绿色生产技术、产品、装备等创新研究成果的集成示范,形成相关农业绿色发展技术模式,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优先支持市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该专题支持不超过20项,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50万元,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
专题六:科技引领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
支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镇创建,立足优势特色产业,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生产要素聚集为重点,充分发挥科技引领示范作用,打造产业特色鲜明、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的生态循环农业。
该专题支持不超过6项,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300万元,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
二、申报须知
(一)申报要求
1、科技兴农项目支持在本市注册登记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开展农业科学研究及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成果转化等科技活动,其他国内法人或组织可作为协作单位参与课题申报。行政单位原则上不得申报。
2、鼓励产学研联合,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业与农业科研院所、高校、技术推广等单位联合申报。主持申报企业、合作社须注册成立一年以上,并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银行提供的资信证明(原件)和税务部门提供的上一年度纳税证明(享受减税免税的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各一份。
3、申报单位应具有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有较好的前期研究基础,具有与项目内容相关的专业研究团队、研究开发设备设施等基础条件。有健全的科研、财务、资产管理制度。申报单位同一个课题只能参与一次,不得多头申报。
4、课题申报经费应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确定,具体财政支持经费控制数请咨询申报受理部门,申报财政支持经费总额不得超过经费控制数(不含单位自筹或配套经费)。课题1、3、4、7、8、9、10、11、12、13、14、15、19等13个课题必须由企业牵头申报并配套经费,企业配套经费比例不低于财政支持经费的20%。
5、课题负责人须为主持单位正式在职人员,一般应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以企业主持申报的课题负责人须为该企业行政或技术负责人。
已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科技兴农项目2项及以上者,或有科技兴农项目到期未验收、验收未通过者,或课题实施期间即将退休者(原则上57周岁及以上),不得主持申报课题。
科技人员经所在单位同意后,可到受聘单位参与课题申报,并提供所在单位、受聘单位相关证明材料。
6、所有课题申报单位和实施人员应符合科研诚信管理要求。负责人应承诺所提交材料真实性,申报单位对申请人的申报资格负责,并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
7、可行性报告中,申报人员应签章,申报单位及其主管单位(部门)应审核签章,其中在涉农区注册的农业企业、合作社等单位应报送主管部门区农业农村委审核盖章。
8、如有不符合上述申报要求的,即视为无效申报且不得进入后续评审。
(二)申报方式
1、网上申报
从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门户网站(http://nyncw.sh.gov.cn)登录“科技兴农项目管理系统”填报课题可行性报告。填写申报材料前,请详细阅读《上海市科技兴农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沪农委规〔2019〕18号)。可行性报告格式可在下载中心下载。
申报系统中专题五、专题六,申报人根据申报内容自行设计调整课题名称。
网上填报时间:2020年2月10日10:00至2020年3月6日10:00。
网上填报可行性报告完成后,须在系统中提交,提交后不得修改,系统未提交的视为无效申报且不得进入后续评审。
2、材料报送
系统提交可行性报告后,在线打印书面材料,送申报单位的主管单位(部门)审核签章。所有书面材料请采用A4纸双面印刷,一式六份装入文件袋,贴上文件袋样张,在受理时间内送达材料受理部门,未在规定时间内报送材料的,视为无效申报且不得进入后续评审。
材料受理时间:2020年3月10日至3月20日(如遇特殊情况,另行通知)。
材料受理地址:仙霞西路779号3号楼 3208室。
3、形式审查
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在材料受理之后,根据申报要求及相关规定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形式审查不通过的视为无效申报且不得进入后续评审。
4、联络人
项目联系:沈秀平 52196198 董言笑 52196200
系统填报支持:廖鑫 13162868731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0年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