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主页 > 新闻资讯 >

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话剧评论人才培养》在京开班

2019年8月26日上午,由中国国家话剧院承担实施的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话剧评论人才培养》开班仪式在中国国家话剧院举办。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勇,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聘请的监督专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杂志社原主编温大勇、北京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杨乾武、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陈曦出席了项目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党委书记诸葛燕喃主持。

在开班仪式上,周予援首先明确了艺术评论工作的性质,他表示,艺术评论工作与创作是相同的,是舞台创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艺术评论既源于作品,又独立于作品,它是对作品价值的判断,也是引导观众如何去鉴赏作品的标尺,所以艺术评论是对艺术作品精神境界的引领——引领着观众,引领着读者,引领着艺术创作的工作者。其次,向学员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要树立独立的艺术品格,有思考和辨别的能力,对作品有准确的感受和审美评判;二是要建立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作品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思想价值、审美价值以及文学价值有理性的判断,起到人文精神的提升和引领作用;三是要珍惜此次难得的机遇,加强思想训练和知识储备,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并以此为契机进行合作交流,力争成为中国未来的优秀评论家。

王勇简要介绍了国家艺术基金成立五年来项目资助运行情况。他引用郭沫若先生的话“文艺是发明的事业,批评是发现的事业。文艺是在无之中创造,批评是在砂中寻出金。”言简意赅地道出了创作和评论这艘文艺双桅船的关系及真谛。他希望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有“三真”,即“有真知”“讲真话”“著真作”,自觉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练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脚力”、“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眼力”、“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的“脑力”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笔力”,坚定文化自信,坚守艺术理想,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评论作品说到人民的心坎上,触到文艺的灵魂上,用到创作的灵感上,努力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当代文艺理论评论文体,形成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成为促动无愧于我们伟大民族,我们伟大时代文艺作品产生的引导源泉。

《话剧评论人才培养》项目依托中国国家话剧院优质的实践创作资源和戏剧界同类机构及专业艺术院校强大的理论研究基础,将理论教学、剧目观摩、主创座谈、评论实践充分融合,搭建了一个“让视角聚焦当代戏剧,让评论回归戏剧现场”的优秀培训平台。培训形式分为集中授课和成果展示两个阶段,在课程设置上,主要分为政治理论课、话剧史论及理论课和话剧评论实践课三个板块,内容涵盖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讲话专题学习,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出台的各项政策规定解读,中国话剧史、戏剧评论概论、戏剧技巧、评论写作规范、导演赏析、编剧基础、表演实践、舞美设计基础理论等课程。课程形式以讲座授课为主,结合导表演实践体验、戏剧观摩,提高实践评论和写作能力。主办方邀请了原文化部艺术司司长于平,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向云驹,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所所长宋宝珍、戏曲研究所研究员马也,著名戏剧评论家林克欢,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戴锦华等高校、单位和机构的35位业内知名专家,面向来自全国的30名学员进行为期34天的集中授课,学员完成集中培训后将结合观看剧目的情况,每人完成撰写不少于3篇的评论文章。

发布时间:2019-09-02 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