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主页 > 地方资金项目 >

山西:关于组织申报2024年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产业发展类)联合资助项目(交控)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推进科技创新和创业创新融合发展,引导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根据《省基础研究计划(产业发展类)联合资助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晋科规〔2023〕1号),现就组织申报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产业发展类)联合资助项目(交控)(以下简称联合资助项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定位

本联合资助项目旨在围绕山西转型发展需求,结合联合资助方山西交控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控集团)科研攻关需求,聚焦交通行业区域特色领域开展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鼓励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开展研究,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为推动我省交通运输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项目资助分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两类,重点项目资助强度为50万元/项,一般项目资助强度为25万元/项,项目实施期均为2年、经费一次性拨付(由省科技厅和交控集团按协议约定联合拨付)。

二、研究内容

(一)重点项目

1.地下采动触发公路边坡失稳机理与监防技术研究(D07)

针对山西地下煤炭资源开采影响高速公路安全运营的边坡变形机理与滑坡监测预警问题,开展不同煤炭开采方式等影响因素的沉陷区内代表性公路边坡的动态稳定性评价研究,研究采空触发条件下的公路滑坡形成机理及其失稳判据,建立代表性公路段采空触发滑坡的稳定性预测模型和评价方法;利用高预应力恒阻大变形缆索开展边坡预加固与实时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分析采场扰动力引起上覆边坡潜在滑动面上滑动力变化规律,构建采动条件下沉陷区内边坡临滑预警准则、预警模式和预警阈值,研究代表性地段采动荷载作用下高预应力大变形缆索结构的力学响应规律,建立高速公路边坡在采动触发条件下的科学防治体系。

考核指标:(1)建立代表性公路段采空触发滑坡的稳定性预测模型和评价方法;(2)研究代表性地段采动荷载作用下高预应力大变形缆索结构的力学响应规律。

2.多因素作用下沥青路面开裂机理及再生修复技术研究(E03)

针对山西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裂缝多发的现状,研究老化沥青组分变化、胶体结构恢复和再生沥青性能提升,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别探讨老化沥青热再生融合机制,揭示老化沥青热再生过程中的抗裂机理。开展老化沥青胶结料低温抗裂性能恢复技术、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优化设计、温度场对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的影响等研究,研制沥青路面高性能抗裂再生剂,实现沥青路面裂缝的愈合、消除和抗裂综合修复,有效提高沥青路面的养护效果。

考核指标:(1)再生沥青5℃延度>15cm;(2)再生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不下降的前提下,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断裂韧性提高50%以上。

3.道路结构层隐伏病害多源特征融合与快速识别方法研究(F01)

针对道路结构层快速无损检测中隐伏病害解析难度大、数据分析周期长、人工干扰因素多等问题,分析道路结构层典型隐伏病害的电磁回波特征与多模态数据融合策略,研究结构层典型病害电磁散射场非线性映射变换机理、多维数据特征提取及对齐技术、多模态数据融合策略及病害识别技术,构建典型病害的多源信息聚类特征数据库、多维特征图谱,实现道路结构层无损检测数据的智能化快速解译。

考核指标:(1)建立多模态异构病害数据特征图谱;(2)空洞、沉降、脱空(层间不良)、松散、裂缝等病害智能识别准确度>90%,召回率>85%,漏检率<5%,识别速度<0.1s/张。

4.高速公路服务区生活污水优化处理技术研发(E10)

针对目前高速公路服务区生活污水处理主流技术(即生物处理技术)存在设备复杂、生物曝气能耗高等问题,研发一套新型的处理技术,实现各种好氧、厌氧、自养、异养微生物生长的最佳环境。通过单元优化扩展生物处理面积,选择合适的填料、滤料等,实现高效率及防堵塞的特性。

考核指标:优化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在进水污染指标波动峰值为COD:350mg/L,氨氮:45mg/L,总磷:7mg/L的前提下,出水水质达到COD:50mg/L,氨氮:5(8)mg/L,总磷:0.5mg/L(处理费用<0.3元/m3)。 

(二)一般项目

1.高速公路交通时空大数据多场景关联分析及预测关键技术研究(F02)

针对如何提升高速公路通行效率与精准实施路网管控措施问题,研究高速公路交通流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人工智能模型,预测不同场景、不同时段、不同路况下的通行流量,实时监测路段流量饱和度的预测、预警,为高速公路规划、路网管控和信息服务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考核指标:研究高精度的流量预测与拥堵预警算法,短时情况下流量预测误差在10%以内,拥堵预测准确率不低于90%。

2.混凝土梁式桥上部结构表观病害自动识别定位技术研究(E08)

针对混凝土梁式桥上部结构病害观测数据采集的成本高、效率低、安全风险大、定位信号弱等问题,研发无人机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动态像控点技术,排查桥梁裂缝、剥落等表观病害,精确测量定位;研究混凝土梁式桥上部结构底面表观影像智能分割算法,辨析识别结构形式自适应分割箱梁、空心板、横隔板等结构,并实现桥体构件编号的自动匹配。高精度协同完成高清表观图像采集、重建和定位,提高桥梁病害检测效率。

考核指标:完成混凝土梁式桥上部结构病害识别定位系统1套(桥梁构件编号匹配准确率不低于90%;支持不少于10类病害的判别,定位精度在0.2m以内;天地协同信号传输延迟在30ms以内,图像处理延迟在10s以内)。

3.基于深度学习的加筋土柔性桥台下卧软土基础变形演化及稳定性影响分析(E08)

针对加筋土柔性桥台复合结构(GRS-IBS)下卧软土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变形问题,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构建加筋土柔性桥台下卧软土基础变形演化的预测模型;分析下卧软土基础变形对加筋土柔性桥台稳定性的渐进影响,揭示下卧软土基础变形对加筋土柔性桥台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建立加筋土柔性桥台与下卧软土基础的分析模型,探究加筋土柔性桥台稳定性随下卧软土基础变形相互作用机理,提出针对加筋土柔性桥台下卧软土基础稳定性的工程应对措施和优化建议。

考核指标:建立基于深度学习的加筋土柔性桥台下卧软土基础变形演化预测模型,模型预测精度≥95%。

三、申报条件

(一)基本要求

1.项目申请人应为所申请项目的实际负责人(仅限1人),且须通过项目申请单位提出申报申请。项目申请人应为项目申请单位全职科研人员,具有领导和组织开展创新性研究的能力,符合本通知所列相关要求。项目申请人不得通过兼职单位或挂靠单位申报。

2.项目申请单位应当是在山西省内依法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以及其他具有基础研究能力的创新载体,有与项目实施相匹配的人才团队和技术平台等基础条件,有相对稳定的研发经费投入、健全的科研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

3.项目申请单位项目合作研究单位一般不超过2个。项目组成员与项目申请人不是同一单位的,其所在单位视为合作研究单位。项目申请单位应承担项目主要工作,并与合作研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书,明确双方的研究内容分工、资金分配等。合作协议书无须提交,留项目申请单位存档备查。

4.项目申请人应当对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项目申请单位应当对本单位项目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确保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并只能通过一个组织单位进行申报,负法人主体责任。组织单位要强化审核推荐责任,对涉及科技安全、科技保密的,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5.项目申报全面实施科研诚信承诺制。项目申请人、参与人、项目申请单位和合作单位均须在项目申报时签署科研诚信承诺书,严禁剽窃他人科研成果、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虚报项目、伪造材料骗取申报资格,预防和杜绝套取、骗取资金等科研不端及失信行为。

6.项目申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严格执行《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科学技术活动评审工作中请托行为处理规定(试行)》《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

(二)限项规定

申报联合资助项目数单独计算,不与申报或承担省科技计划项目数合并限项,但2024年已获省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的不得申报,具体要求如下。

1.项目申请人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硕士(含)以上学位。

2.项目申请人申报项目应与本人所获得的职称、学位对应专业领域相近,跨专业申报的应提供申报项目所属专业,项目申请人近两年来开展相关研究的印证材料。

3.2023年至今,已获太重、交控联合资助项目的,本次不得申报。

4.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得因申报新项目而退出在研项目。退出后在原项目执行期内,原则上不得作为负责人申报新项目。

5.有逾期未验收的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负责人不得申报。

6.同一单位及关联单位不得将内容相同或相近的研究内容同时申报不同的省级科技计划项目。

7.项目申请单位、合作研究单位应当具备良好的诚信状况,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

8.项目申请人有项目结题验收结论为“差”或“不通过”的,自该项目结题起两年内不得申请省基础研究计划内的各类项目(含联合资助项目)。

9.全日制在读博士研究生不得申报。

四、申报提示

(一)项目申请人应树立正确的科研学术观,将全部精力用于提高申请书质量,确保方案合理、路线可行、填报规范,为开展高水平研究打下坚实基础,为我省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二)项目申报形式审查结果、拟立项结果在省科技厅网站公示,各类信息的发布以省科技厅网站发布公示为准。

(三)联合资助项目产生的研究成果优先在交控集团进行推广与应用。有关知识产权、申报科技奖励等事宜,由项目申请单位在签订任务书前与交控集团签署协议约定。

(四)项目申请书起始时间统一填写2024年10月1日,完成时间2年。

五、申报方式、材料要求和受理时间

(一)申报方式

特别提醒:本批次采用“无纸化”申报,所有信息均在《山西省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填报,网址:

https://kjjh.kj15331.com/stpmmp/

1.参与者信息录入系统后,须从系统中下载《项目申请人和参与者列表及承诺书》,所有人员签字后,扫描生成PDF文档(勿用拍照照片生成PDF),再上传到系统。

2.《项目承担单位、合作单位承诺书及推荐意见》,须从系统中下载,盖章后,扫描生成PDF文档(勿用拍照照片生成PDF),再上传到系统。公章名称应与项目申请书中申报单位名称一致。

3.所有内容提交后,系统将申报材料生成正式版PDF文件,即带“山西科技SXKJ”水印。申请人用A4纸双面打印(其中的印章均为黑色),依序将正文和附件简装成册,若获立项,则在提交纸质计划任务书时,提交该项目申请书1份。

4.申请单位将系统生成的《项目申报汇总表》加盖本单位公章,并报组织单位(主管部门)审核盖章后,报送至纸质材料接收单位。

5.网络申报相关事项请参考网络申报系统使用说明。网络技术方面疑问请咨询网络申报技术支持单位(联系方式见下文)。

6.系统将在受理截止时间关闭,系统关闭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修改、补充申报材料。请合理安排申报时间,避免在截止日前高峰时段提交信息。

(二)内容要求

1.项目申请人及参与人均应当使用唯一身份证件申请项目,项目申请人在填写本人及参与人姓名时,姓名应与使用的身份证件一致。曾使用其他身份证件获得过项目资助的,请在申报书相关栏目中说明。

2.因软件存在版本兼容性问题,建议对特殊的公式、符号等内容采取插入图片方式录入。

(三)材料要求

特别提醒:以下通过系统上传的附件,同时也是形式审查要件,包括:

1.项目申请人所在单位法人证书、银行开户证书;

2.项目申请人的学历学位证书、职称证书(无证书的提供证明材料)。上传国外学历学位的,请同时上传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留学回国人员学历认证书;

3.人事部门出具的在职证明(博士后人员出具在站证明),时间落款在2024年1月1日之后;

4.项目申请人在项目执行期内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还应当由项目申请单位出具允许其申请且能确保项目履约实施的承诺函(如返聘、延迟退休等);

5.项目申请人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复印件上应注明申报项目名称和本人签名);

6.若项目申请涉及生物安全、科技伦理等相关问题,还应上传单位科技伦理审查意见等相关证明;

7.在职攻读研究生的申请人,在符合申报条件的前提下,通过本人在职单位申报项目,并须上传导师签字同意申报的函;

8.证明本人能力和研究水平的材料,如:承担或参与自然科学研究的项目合同书、任务书或结题批复件、已发表的论文论著等,代表性论文不超过5篇,代表性论著不超过3篇,代表性研究成果、专利或学术奖励不超过10项。

特别提醒:附件上传不全、有误的将可能影响评审,形式审查不予通过。

(四)受理时间

网上填报受理期:

2024年8月20日11∶00至9月20日17∶00

组织单位(主管部门)网上审核截止时间:

2024年9月24日17∶00

申请单位项目申报汇总表(纸质材料)受理期:

2024年9月25日至9月26日(工作日8∶30至17∶30)

六、咨询方式

组织管理:山西省科技厅基础研究处

联系电话:0351-4067993  4049920

网络申报技术支持:山西省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351-8065503  7199808

纸质材料接收:山西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与数据监测中心

联系电话:0351-4043343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滨河西路南段129号省行政办公区A座1024号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4年8月19日


发布时间:2024-08-22 09:27